4+7城市带量采购大降价,市场丢了,药代怎么办?
12月6日,4+7城市拟中标结果在业界疯传。价格降幅之大,令人大跌眼镜。
最低报价1毛5,最高降幅96%
据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将拟中标价与其近三年的最低中标价对比,竟然有品规的降价幅度高达96%(与该产品近三年平均价对比),且超过半数品规降价幅度在50%以上。
具体品规拟中标情况:
(来源:知情人士提供,仅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布为准)
仿制药替代原研,实现了
在4+7城市拟中标结果流出后,赛柏蓝第一时间咨询了医药领域相关专家。
该专家表示,本次带量采购,原研药是态度性参加,实质是不参加,因为基本上没降价,实际上就是做好准备退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本次带量采购理论上实现了仿制药替代原研,但是作为集采目标之一的让原研降价,没有实现。
确实,我们从上文的表格可以看到,在4+7城市带量采购的31个品种中,多数都由原研药占据着50%以上的市场。但是,拟中标结果却只有阿斯利康和施贵宝两家外资企业中标。
此前,在《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正式出台的时候,有不愿具名的接近政策制定专家曾对赛柏蓝表示,目前很多外企都在重心转移,专注创新专利药的销售,而原研药的销售在逐渐减弱。接下来国家带量采购,如果竞价过于激烈,降价幅度过大,原研药厂家有退出带量采购的可能,去做好剩余30%~40%市场,以及院外销售。
现在来看,确实也如此。4+7城市带量采购成功把原研厂家挤了出去,基本上实现了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替代原研,但是,却没有实现原研药降价。成功的把国产仿制药的价格又一次压低,甚至低得价格只有一毛、两毛一片,而原研药的价格体系还好好的,并没有被打乱和破坏。
最低价中标面临的问题
医药行业资深研究人士曾对赛柏蓝表示,国家带量采购是最低报价中标、独家中标,那么对于带量采购的量而言,产能不足的后来中标企业,扩大生产线及认证的周期是个问题。
今年以来原料药涨价问题很严重,最高涨幅达30倍。加上一致性评价的投入成本,一味的追求最低价,企业的成本也在大幅上升,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同时,最低价中标,还可能会存在潜在的质量问题。有接近本次带量采购的药企人士向赛柏蓝反映,按照新版GMP、GSP和一致性评价要求,结合企业的成本,对于目前一些产品的报价,他是不相信能报出这个价格来,不可能有这么低的成本。
他认为,合格不等于优品。如果95%以上含量合格,原来是做到98%、99%,算优品。但是带量采购后,价格大降,由于成本问题,那就做到95%、96%就算了吧,也是合格,那降低成本了。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
该药企人士表示,如此压低国产仿制药的价格,将极大的影响后一致性评价时代的产业升级和发展,也严重影响了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再创新、再提高质量的动力。
市场丢了,医药代表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次带量采购中标的产品,负责这些产品的药代,会怎样呢?11个城市带量采购的市场都是我的了,可以躺着赚钱了吗?不一定。
大家可以再回看一下上文的表格,在拟中标产品如此的降价幅度下,药企应该要怎么降低成本。为了保质量,降成本,而且在带量采购明确保障使用量的情况下,企业完全有理由缩减销售队伍。
而且,目前确实有药企在撤销医药代表队伍了。近日,据第一财经报道,优时比中国区总经理吴昕表示,优时比已近不再设置医药代表职位,原来的医药代表转变为医药信息伙伴。
再来看看带量采购没中标的产品。实际上,没有中标的产品,必须面临与原研药、未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一同争夺带量采购之外剩余的市场,它们除了要拼价格,拼推广能力,而且是在有限的市场里面激烈厮杀。随着竞争的日益白日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淘汰。
有业内专家曾表示,本次国家医保局主导的11城市带量采购,其中一个设计的思路就是:
节省医保基金,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药价,促进仿制药替代原研,通过降药价和保用量,大幅降低药企销售成本,减少药代人数。
如今,拟中标结果已出,降价和仿制药替代原研,我们是看到了。但是,未来怎样保质量,以及对药代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欢迎留言探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