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上半年,处方药在零售药店已有1321亿元的市场规模,基本与1341亿元OTC药品规模持平。而在市场增速上,近两年来,处方药已明显超出OTC药品,处方药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更是超出OTC药品市场3个点。

       (处方药市场增速已超OTC 药企“嗅”到零售盈利上升期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处方药新零售正在将药店渠道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点。

       处方药市场增速已超OTC

       7月初,刘强东撰文谈第四次零售革命,或所谓新零售:技术的应用从来都没有在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本质,即成本、效率和体验,只是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方式一定会改变。鉴于此,于药品(尤其是处方药)这个特殊的商品而言,市场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方式正在改变。

       不同于互联网O2O的是,关于药品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包含着更多;而众多方式中得益者,都有零售药店——创造这一价值利益的,处方药占据重要位置。

       中康CMH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至2017年上半年,处方药在零售药店已有1321亿元的市场规模,基本与1341亿元OTC药品规模持平。

       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时的差距是100亿。

       另外,在市场增速上,近两年来,处方药已明显超出OTC药品;处方药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更是超出OTC药品市场3个点。

       工业企业进场,对处方药增长有贡献

       实际上,这一增速的背后,离不开药企的发力。

       可以佐证的是,诸如阿斯利康、默沙东、赛诺菲等根植处方药院内市场的外资企业,已开始组建零售团队,以图国内零售市场。

       国内药企,往前说,如广州医药、云南白药、修正药业等已涉足零售终端;近的说,2017年海南博鳌西普会上,恒瑞制药、广西梧州制药、正大天晴等纷纷亮相,意欲触及零售市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看点是,目前日本最大的制药企业、全球销售规模超160亿美金的武田制药也要涉足国内药品零售市场。其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于上述外企,而是选择与目前国内健康品牌运营商、渠道平台百洋医药集团合作,将包括潘妥洛克、倍欣、必洛斯等在内的6个处方药产品授权给后者运营,覆盖到零售药店。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百洋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手握23万家药店和1.3万家医院的强渠道资源,以及在线上的内容运营推品牌,与受众产生互动,再运用信息技术锁定购买力,是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商——大众熟知的”迪巧“便是该公司运营的品牌。

       制药企业已“嗅”到零售盈利上升期

       “其实跟外企过往距离比较远的这样一个新市场(零售),武田制药跟百洋的合作是非常好的尝试,我认为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中康资讯总裁吴瀚说到。

处方药市场增速已超OTC 药企“嗅”到零售盈利上升期

       的确,过去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渠道结构基本以医院为核心,因为80%的药品在医院销售。随着医药分家政策的推行,医院作为药品主销售渠道的属性在下降。

       “跨国药企碍于人力成本,并没有在零售上做太多工作,这也给了类似百洋这样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一个机会。”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解释说。

       说到机会,不管是自组团队还是借船出海,制药外企涉足国内处方药零售市场自有其考量,首先,零售药店成本端的压力似乎已不会再加大。

       方正证券8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无论高点之后的平稳增长的物业租金,还是可控的人工薪酬,从宏微观的角度看,都已进入稳定周期。

       同时,该研报指出,运营优异的公司同店增长速度会超过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上升速度,行业盈利处于上升期。

       而在“互联网+医疗”的浪潮下,技术密集型企业看点在于其依托大数据建立起来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前不久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企业软件提供商——甲骨文(Oracle)已与百洋展开合作,推出“明镜营销云”,发力医药精准营销。即通过数据驱动,帮助医药品牌企业和零售终端顾客客观行为,从而制定精准营销决策。

       连接制药企业与零售药店的“关键点”出现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制药企业与“百洋们”的合作可能是触及处方药零售市场的最好方式,除了能快速打开处方药零售市场不说,还可能省去隐藏的“冲突”。

       这种冲突表现在,制药企业的加入,无疑给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市场“火上浇油”。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本届西普会上公开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如果工业企业一定要做药品零售,在某一个地方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会毫不客气的打,必须主动应战。”

       “我不希望他拿高利率来跟我抢市场,而我还要做他的销售渠道,我不会干,我相信我的同行也不会干。”

       此前,一心堂董事长阮鸿献也表示,工业和医药零售出现的不该有的竞争,会给行业带来恶性循环,希望行业能分工明确,各尽其能,把医药工业、商业做好。

       如此可大胆推测,刚上市不久的大参林也不希望在并购扩张的道路上遇到工业对手吧。

       这样看来,类似百洋医药这种靠技术和数据驱动的平台型公司,反倒成了实现处方药价值(从工业到零售)的关键点。

       只不过这个关键点可能要被百洋领先了。因为据了解,本届西普会上百洋已于中康资讯达成合作共识,后者作为医药行业的“埃森哲”,掌握了目前国内最详实的全国药店数据及分析能力,供前者选择该布局哪些药店。比如药店的位置、顾客群体结构、客流量等。

       正如开头刘强东所说,技术没有改变零售的本质,即零售没有新旧之分,却改变了它的形式:创造处方药工业与零售市场的关键点,并在零售药店实现它。而不用再等院内的处方药何时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