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而NSCLC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既往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为含铂双药联合化疗,但化疗药物对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方面作用十分有限。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独领风骚。
其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两种EGFR-TKIs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被广泛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尤其是对于EGFR敏感突变者。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中位时间为6~12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s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SCLC耐药机制的新进展及耐药后治疗的新策略。
共识一:EGFR突变型肺癌,建议检测BIM
治疗前应检测EGFR突变型肺癌的BIM以判断是否出现原发性耐药。BIM是BCL-2蛋白家族成员,是活性最强的促凋亡蛋白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通过BIM上调引起带有EGFR突变的肺癌细胞的凋亡.其中编码的BH3(the pro.apoptotic BCL-2 homology domain 3)被称为唯一的促凋亡蛋白。东亚人群中BIM基因的2号内含子存在缺失多态性。导致这一人群表达的是缺乏促凋亡活性的BIM亚型(BH3缺失),从而引起对EGFR TKI的原发耐药或削弱TKI的临床疗效。
共识二:根据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管理策略:对EGFR TKI耐药的突变型肺癌,建议再活检明确耐药的具体机制
Camidge将EGFR TKI耐药分为4类,包括:①出现耐药突变,如T790M突变;②旁路激活,如c-MET扩增;③表型改变,如腺癌向小细胞肺癌转化,上皮细胞向间叶细胞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④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如BIM的多态性导致EGFR-TKI的原发耐药,通过MAPK1扩增直接激活下游增殖信号通路产生EGFR-TKI的获得性耐药。另外K-ras基因突变和BRAF基因突变及细胞类型的转变、HER-2突变等均是耐药的机制。针对再活检所检测到的明确耐药靶点,可根据靶点再进行治疗。
共识三:区分患者不同的进展方式予以不同治疗方式
如出现局部进展,有增大或出现1~2处新的非靶病灶,没有症状或症状没有变化,可认为属于癌基因成瘾,此阶段停药可能会出现疾病暴发进展,因此可以继续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如出现广泛进展,则可以根据IMPRESS研究的结果,一线耐药进展后不再给予TKI,而是单用化疗。
共识四:根据临床表现的治疗管理策略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个性化的决定,许多缓慢、无痛、无症状的疾病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应用最初的药物,在临床医生感觉继续维持不会获益时再改变治疗方案。改变治疗方案时,要在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患者是否有症状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选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