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6年底,本市将建成大约50个医联体。届时,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到社区医疗机构看小病;有了大病需要转诊到大医院,医联体内畅通无阻;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看病,检查结果能够互认……今天上午,市卫生局详细介绍了本市医联体建设规划。   今年本市正在平谷和朝阳两个区进行医联体试点。医联体内的医院将根据社区居民就医需求,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从而解决社区医疗机构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看不到病的现象。通过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使用。   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路明说,今后区域合作医疗联盟将达到六统一,也就是统一学科规划,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调配床位,统一技术支持,统一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在医联体内,将部分成员单位的床位作为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作为急性期诊疗的后续治疗通道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护理需求。医联体成员内的检查结果、资料可以调阅互认,实现预约挂号、病人医嘱信息、诊断信息、检验检查数据及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医联体内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试行专管共用,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建立进修和培训机制等。   市卫生局和有关部门在前期对推进医联体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认为医联体在建设中还面临着管理、技术、医保、价格、财务、药品等方面的挑战。比如社区缺少慢病用药,难以分流大医院的开药患者;部分药品只限三级医院使用才能报销导致病人不同意转往二级及以下医院。在医联体推进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根据本部门实际着手研究问题解决的办法。   新闻链接   医联体建设时间表   2013年底前,在朝阳区、平谷区进行试点,为2014年全市各区县试点推进提供基本参考。   2014年6月底前,六城区每个区实现2个医联体运行。其他郊区县实现1个医联体运行。   2015年底前,城六区每个区实现3个以上的医联体运行。其他郊区县按区域规划再增加1至2个医联体运行。   2016年底前,对有医联体签约空间的区县可继续增加辖区内医联体签约单位,争取达到辖区居民全覆盖。   马上就访   6家医院组建朝阳东部医联体   目前本市已建成3个医联体,分别是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和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朝阳区东部医联体也即将成立,昨天下午,医联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次坐在一起。   据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介绍,中日友好医院即将牵头组建朝阳区东部医联体,成员包括中日友好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航空总医院、机场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6家医院,这6家医院的“婆婆不一样”,突破了隶属关系的界限,实现了“全行业”融合;医联体的社区医疗机构包括奥运村社区中心、亚运村社区中心、来广营社区中心、孙河社区中心、望京社区中心、东湖社区中心、太阳宫(香河园)社区中心、安贞社区中心等。

到2016年底北京将建成大约50个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