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奉为神话的大数据计算与云技术运用,如今已经渗透到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如何取得并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前沿科技流程,已经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巨头们新一轮“过招比试”的重点之一。

  伴随着今年下半年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健康产业在中国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身处其中的大型外企纷纷闻风而动。如何凭借政策东风与产业变局进一步推出优质产品与服务,直接决定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轨迹。

  日前,全球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美敦力副总裁、美敦力康辉骨科总裁慕思远(Alex Moussa)向记者表示:“为了应对中国及全球新兴市场对于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康辉和理贝尔在美敦力创新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深化对创伤,脊柱退行性疾病、老年骨质疏松、微创化手术等热点趋势的研究,同时加强与多方医疗学术机构的合作,以提供针对性强、专业化高、符合实际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另一家业内市占率颇高的医疗健康公司飞利浦也在多个业务维度对中国战略进行了加码。其中,数字化医疗与慢性病管理其业务布局的成为重中之重。

  飞利浦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文明(Desmond Thio)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作为女性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的领导者,飞利浦参与了卫生部乳腺癌检查培训项目,以期为提高中国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写入“十三五”规划的“健康中国”被指将全面推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就细分领域而言,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养老产业及互联网医疗等都将受益。相关领域的外资公司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力大数据与云技术

  据此前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占比超过10%,而中国仅占GDP的4%-5%。随之而来的新技术革命,也让外企巨头们在医疗领域大数据与云技术的运用上找到了捷径。

  不久前,国家卫计委规划信息司规划处有关负责人就曾透露:“十三五”期间将致力于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其中,“进一步加强国家、省、市、县4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全国上下联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一事并明确列为重点工程之一。由此,也释放出了十分强烈的行业变局信号。

  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奉为神话的大数据计算与云技术运用,如今已经渗透到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如何取得并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前沿科技流程,已经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巨头们新一轮“过招比试”的重点之一。

  飞利浦公司方面向记者透露,公司在华首先关注的一个医疗环节便是医疗机构提升效率的系统优化。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每年各级医院所需接待的诊疗人群及其家属数量堪称“天文数字”。如何将广大医务人员从无序低效的看诊流程中“解放”出来,意义不言自明。

  “我们相信在中国简化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可以令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注患者的病情,将最终令广大的普通患者受益。”飞利浦相关研发负责人表示。

  看准了产业痛点之后,飞利浦很快试水了一个新系列产品——飞利浦云800监护仪。据了解,该产品是以信息整合技术为导向的一次创新,通过云系列监护仪的运用,医务工作者可以在病床旁调阅患者所有的院内信息(包括电子病历,就诊描述,X光片以及超声影像等资料)。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医院内医疗设备的高效互联,飞利浦方面还研发出了星云3D影像数据中心,支持实时移动远程会诊等当下医疗信息化技术。

  设备商中国“过招”

  作为医疗高效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飞利浦在华所“埋下的伏笔”远不仅限于此。记者得悉,飞利浦在医疗设备硬件方面也专门推出了全球首台全数字磁共振,实现了业界首创的数字线圈、数字线圈接口与全程数字传输。

  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表示,全数字磁共振不仅在临床应用上拥有良好性能,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亦表现不错。

借助政策东风 外资医疗器械企业逐鹿中国市场

  除了自身通过研发体系将成果输入中国市场之外,这批外资医疗器械龙头也通过并购、参股等多个模式联合本土企业,以缩短产品进入中国的时间周期。

  在2012年鲸吞了纽交所上市的本土器械企业康辉之后,美敦力在中国的发展便提速较快。而美敦力康辉骨科也是美敦力第一个总部在美国本土以外的业务单元,隶属于其恢复性疗法业务集团。

  美敦力方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国市场的最新需求,康辉公司提供的最新骨科整体解决方案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将在国内上市的创新产品,包括针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弯Piovt脊柱侧弯3D去旋转系统、LAMINA颈后路椎板成形内固定系统等。

  而除了在“大家伙”上隔空交战之外,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设备也让这些公司迅速投身其中。

  据悉,由飞利浦所推出的医疗健康相关可穿戴式产品,能够收集人体的多种数据,体重、心跳、血压等,将监测到的个人数据上传至云端后,后台可能将用户的数据放到已有的数据模型中进行分析,通过对所有的分析汇总成一个健康风险指数,最终根据得出的数据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

  有业内人士直言,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联合医疗体、智慧医疗等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涌现,这将逐步推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从而从信息技术层面促进社区医疗中心、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运作。大型外资的这类解决方案还是走在了本土企业的前面,现阶段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为价格平易的医疗服务。

  全面投身健康管理

  老年化的加剧助推了中国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各项数据已经引起产业界的警觉。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67亿,占人口总数的11.5%,而这一数字几乎是1995年同类水平的两倍。

  随着恶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走高以及社会各界健康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关于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议题渐成民众主流。而飞利浦、西门子、GE(通用电气)大公司也先后在疾病预防与管理方面推出重磅举措。

  为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飞利浦公司在中国投入了一套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以期满足整个治疗周期不同阶段的人群需要,还能够为不同的临床表现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而为了帮助妇女更早地发现乳腺癌,飞利浦也携手中国卫生部,共同启动了“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培训项目”。飞利浦方面透露,飞利浦医疗保健将为项目提供培训经费、技术支持以及8台飞利浦超声机作为培训样机。

  如何满足基层市场的特殊性,开发推出适合“中国特色”的产品也是上级部门出台政策时积极引导的重要方面。如何根据这一信号迅速做出反应,考验着大型企业的智慧和执行力。除了推出培训机制和相应价位的产品之外,资金雄厚的大型公司在华积极投身健康管理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对于那些已经患上慢性病的病人,在手术后离开医院进行自身康复的患者,如何把医院治疗延伸到家里异常重要。由此而来的市场战也一触即发,目前销售份额暂居前列的是飞利浦旗下的个人术后管理系统。此外,飞利浦(中国)研究院正在研发“个人健康管理系统”(Personal Health Management)。作为慢性疾病的管理工具,该系统能够通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帮助医护人员对医院外的患者进行管理。

  飞利浦在不久前对外宣布拉开整体转型的大幕。转型之后,飞利浦会被分拆为两家公司:一家专注于照明解决方案领域,另一家则由原先的医疗保健和优质生活事业部合并而来,专注于健康科技。

  “全球健康科技市场将超过1000亿欧元,飞利浦能够在其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飞利浦CEO(首席执行官)万豪敦曾经如此表态。从飞利浦在中国的一系列举动中,公司不断强调中国市场是与其荷兰大本营一样的“本土市场”。由此搭建的业务闭环也逐渐清晰——开端是智能化产品再到医疗影像、患者监护仪等产品设备,此后则是全球“数字健康平台”(Health Suite)整合的信息,最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再分析提出更科学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