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国家辅助用药目录出台之际,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就辅助用药这一话题表示:我们应该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评判辅助用药,不能简单的从用量大小来定性确认

  ▍辅助用药不能“一刀切”

  辅助用药,作为行业内的热点,引起了医药人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3月4日下午,2019年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在媒体访谈中,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表示:辅助用药的出台,是为了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其实国家卫健委的出发点是好的,什么是辅助用药应该有科学的定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中医药的科学性,临床价值的认可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应该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评判辅助用药,不能简单的从用量大小排序来定性确认。

  此前,国家卫健委宣布制定全国性辅助用药目录,制定的标准是各地将辅助用药以通用名并按照年度使用金额由多到少排序,选前20位品种上报。这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焦灼和疑问:难道单纯的销量大就是辅助用药吗?

  实际上,辅助用药的定义一直以来就是模糊的,资料显示,在《药品管理法》中未有辅助用药的定义,卫健委过去虽提及过“辅助性治疗”和“临床诊疗中具有辅助作用”,但其说法也过于笼统。显然,在定义尚未明确的背景下,将辅助用药一刀切或者当成“负面清单“来管理,则过于简单粗暴了。

  北京悦康药业总裁于圣臣表示:希望政府给予常用药一些支持,安全可靠有效的药品不要列入辅助用药。

  与此同时,随着辅助用药限制风潮的到来,中药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多地卫健部门、医疗机构将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作为“辅助用药”加以“重点监控”,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的发展。

  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在其提案中表示:中成药在进院、临床使用、药占比考核中受到诸多限制,如有的医院在备案采购药品目录中明确规定“中药制剂不予受理”,许多医院明确要求医生限制使用中药,这导致中成药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金额和占比大幅降低

  中康资讯的公开数据显示,2017~2018两年时间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下跌高达37.7%,中成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工业占比也逐年下滑,比重从2013年的23.63%下滑到2017年的19.23%,2018年1-9月已下降到18%。

  ▍症结在哪?临床管理

辅助用药目录临门一脚,中药企业说话了

  此前,据医药地理统计,各省市重点监控品种出现最高的50个通用名中,中药注射剂占了22个,占比为44%。但其销售额却占到了总额的57%。赛柏蓝也曾在一次会议上获悉,如果统计中药注射剂所治疗疾病的个数,一个注射剂在临床上治疗的疾病个数可以达到将近200个。

  人大代表赵超在媒体采访上表示:事实上,症结在于规范临床用药的管理而不在药的本身。

  2019年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的重点材料显示:过度医疗,乱开大处方才是造成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能把拳头打在中药上”。

  据了解,临床上80%的中成药出自西医大夫处方,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大多是西医大夫缺乏中医理论指导,对患者病症不能辩证、对中成药功能主治一知半解及盲目联合用药产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西医对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高达43.7%。

  也有人大代表提出了相似的意见:在用药安全、有效性的评价中,许多中药注射液大品种的研发费用并不低于化药,中医药再评价结果还没有得到国家的认证,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此外,在此前卫健委发布的《通知》中,有“努力实现安全有效的合理用药目标”的相关表述,因此,制定辅助用药目录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合理用药,而我们的医药市场存在大量安全无效的“神药”,要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分清楚治疗性药物、辅助性药物或是滥用的“神药”。但辅助用药的靶子——“中药”,其临床评价体系,却几乎是照搬西医。

  因此,建立属于中医的临床诊断评价标准则变得更为重要。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