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伊始,2018年的考核还未结束,经费还未完全到位,可能各地的基层医生又要开始接受新的任务了。尤其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块的任务,恐怕要在去年基础上增加,这让很多基层医生开始犯愁。

       家医签约比公卫工作更难做

       拿家庭医生签约跟公卫作比较,如果说公卫已经让基层医生觉得任务重,那么家医签约则更是一道摆在眼前的难题。

       公卫带有一定强制性,而且不收费,只需要基层医生去做就行。即便是这样的便民的服务,还是有一些居民觉得没什么作用,不愿配合。

       相对而言,家医签约需要收费,在公卫难以被接受的情况下,收费项目的推广难度可想而知。我国居民多年来形成的就医观念,让他们不愿意在生病前去花钱做检查。

       实际上,我们的家医签约包内容是物超所值,甚至只需要花几十元的费用就可以享受正常情况下需数百元的检查。但是,一提到签约需要收费,很多居民开始不乐意了。因此,不被群众理解的家医签约难度实际上比公卫工作更大。

       家庭医生难以获得信任

       家医签约收费是阻碍签约率的因素之一,家庭医生的整体素质无法取得居民信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家医签约制度本来就是引进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理念,出发点是好的,真正完全实施后可以做到基层首诊、减低居民费用和减少医保资金浪费。

       但是,在我国由于国情不一样,家庭医生组成千差万别,很难与国外相比。比如在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一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可能达到了一个二级医院,医务人员至少是全科医生,学历起码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居民自然可以放心签约就诊。

       而在占据人数更多的广大农村地区,无一例外都是乡村医生成为签约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学历和资格参差不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都很少,目前更多的还是拿着一纸乡村医生证。再加上村民本来就对这些乡村医生知根知底,平常都只是有病了才找乡村医生治疗,现在突然要搞收费签约,而签约医生却还是以前那个医生,自然难以接受。

       签约机构难以让居民信赖

家医签约不宜轻易加任务 原因有四点

       多年来由于大医院垄断了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资源,导致居民生病都希望到大医院去看。医改本来是为了做到分级诊疗,让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必须做到强基层。

       但是时至今日,真正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强大起来。最基层的村卫生室面临人员流失,即使是乡镇卫生院也缺乏优质医疗资源,自然难以改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看法。

       所以做不到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强大的愿望容易落空。目前也有一些地区推出了“1+1+1”模式(县级医院医生+卫生院医生+村医),但是吸引力仍然不够,加之有些创新形式缺乏利益因素、责任因素、风险因素等紧密关系,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导致目前的家医签约缺乏吸引力。

       服务内容缺乏吸引力

       我们再来看家医签约服务的内容,也就是签约包。虽然看起来很丰富,但是具体到乡镇,医生能提供的服务实在有限。

       比如一些地方规定乡村医生每季度上门履约服务,也就是测测血压、量量身高、体温等。但是这些服务平常村民随便在哪个村卫生室或者诊所甚至药房都可以轻易免费获得。而乡村医生却可能为了完成任务花费更多时间,甚至起早贪晚去敲村民的门,反而引起了一些村民的反感。

       又比如,一些面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特色包,出发点的确很好,但患病真患病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跑到上级医院就诊,所以乡镇基层医生要搞好签约真是个大难题。

       总之,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居民自身素质、乡村医生的资质、基层医院的能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绩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不宜轻易加大任务,否则只会形成让居民反感、乡镇基层医生喊难的局面。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