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广东省重点药品监控制度出台。目前, 已有11省发通知,将6类药困在“华容道”。

       半个中国都在围剿“神药”,先从广东开始看。

       6类药被广东重点监控

       12月12日,广东卫计委发布关于《建立全省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制度的通知》。

       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本医疗机构前6个月使用金额排名前30位,或前6个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0位且使用量与上6个月相比增幅在20%以上的药品重点监控。

       如能量及营养成分补充药物、免疫增强剂、脑循环与促智药、活血化瘀类药物、中药注射剂、抗肿瘤辅助药等。

       5类药不监控

       广东明确,医院药占比在30%以上的,应适当扩大重点药品监控目录范围。专科医院可适当减少监控目录范围。

       对连续两个月用量增长超过30%,或连续三个月用量增长超过20%,或连续四个月用量增长超过10%、或连续三个月用量排名前10位且用药不适宜率超过10%的药品,可以暂停或限量供应。(详见附件)

       不过,广东文件表示,妇儿专科药品、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疼痛用药、腹膜透析液等可不纳入重点药品监控目录范围。

       广东全省的重点监控还是来了,此前已有广州市的方案传出。

       12月1日,一份广州卫计委《关于建立全市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制度的通知》,在业界传播。有67药品被列入广州重点监控指导目录,其中包括化学药37个、中成药29个(详见:67药品被重点监控,喜炎平、血栓通、小牛血……)。

       下半年开始收紧,中药注射剂到处被监控

       除广东外,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已有11省 (市/自治区)发布关于“重点监控药品”的通知。如果算是地市级和医院的,这个数量会更多。有两个现象比较明显。

       其一:中药注射剂、营养类药品、抗菌药和辅助性用药等,都被各省重点“关照”;

       其二:各省发布 “重点监控药品”通知的时间,集中在下半年。辽宁、江西6月中、下旬发布,河北是9月,其他都在10月份之后。

从广东开始,半个中国“围剿”医院畅销药

       北京:该控的控,该停的停

       11月24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

       明确重点监控药品主要特征:某种疾病非治疗必需、临床疗效证据不充分、未获得权威疾病诊疗指南推荐或不具备药物经济学优势,且用量大或采购金额高。

       要求各医疗机构,制定本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目录品种数不少于15种(含化学药品、中成药和生物药品)。连续3个月进入医疗机构销售前20位的重点监控药品采取措施如约谈、限制使用或停止销售等。

       上海:价格高、用量大的,也要监控

       上海卫计委2017年11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

       上海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本单位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包括: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抗肿瘤药物、辅助性药品、营养性药品以及其他价格高、用量大的药品等。

       浙江:辅助性、营养性,还有中药注射剂

       浙江卫计委2017年10月12日发布《关于做好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

       主要将辅助性、营养性、临床易滥用的价格高、用量大的药品纳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包括:抗菌药物、补益类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非治疗辅助性、营养性药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无特殊原因使用量快速增长的药品。

       宁夏:与浙江一模一样

       宁夏卫计委2017年11月14日发布《关于做好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

       主要将辅助性、营养性、临床易滥用的价格高、用量大的药品纳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应包括:抗菌药物、补益类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非治疗辅助性、营养性药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无特殊原因使用量快速增长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