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一起非法厂家违规销售保健品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保健品市场高速发展,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利用健康讲座夸大疗效、虚假宣传,坑害消费者。这些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而视频里报道的只是乱象中的冰山一角。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用效果猛的案例刺激消费者

       保健品高额的利润成为很多厂家、卖家真相抢占的商机,但商机背后给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带来的却是巨额的财产损失。但面对不良商家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不少老年消费者却很难判断,极易上当。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苗月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种通过健康讲座销售保健品的行为明显是一种变了味的营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洗脑。

       有学术研究,大约是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把一个人本来具有很理性判断的心智模式给消除掉了,它在销售过程中用的手段和方法,对消费者的理性判断形成了一种干扰。

       为加强保健品的宣传效果,刺激老年人购买产品,视频里曝光的红瑞乐邦公司刻意录制了一些消费者现身说法的视频,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中毫不隐晦。

       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交代,即便是效果案例少也没关系,他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素材,可以让现在更加热一点,逐步升温,这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效果很猛。

       13部委强强联手,严厉整治保健品市场

       像这样的营销手段五花八门,患者却被蒙在鼓里,甚至还认为这些保健品对慢病治疗有很好的效果,甘愿花大价钱购买。

       他们不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已有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效、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而类似这样的销售模式,明显就是违法行为。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商务部、网信办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立即在全国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并要求各部门落实执行《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通知》。

       针对保健市场乱象频发的问题,今年前三个月,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93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监督检查。全国共立案11777件、案值87.48亿元、结案4318件、罚没款4.6亿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493.4万元。

保健品市场黑幕曝光 厂家、医疗机构千万注意

       但视频里报道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这说明整治强度还远远不够!

       诊所、村卫生室注意,别成为违法销售保健品的幕后帮手!

       尽管保健品市场整治看起来和咱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关联性不大,但从权健事件的升级,再到长达百日的“保健”市场乱象整治,以及这次曝光的保健品违法销售案例,我们能看到保健品这个话题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出现这两种情况,将被执法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一、保健食品若与药品同名,视为“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依照被冒充药品的标准进行检验,并载明检验结果”。

       二、保健食品与药品不同名的,视为使用未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即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认定为假药,按《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

       据了解,有很多厂家销售人员私下直接和基层医务人员联系,以高额的利润为诱饵,让医生购买其公司旗下的保健产品,再作为辅助治疗的药品推销给患者使用。

       由于利润可观加上法律意识不强,很多医务人员铤而走险成为不法分子线下销售的终端,在诊所、村卫生室显眼处张贴保健品夸大治疗效果的宣传海报,为患者开具含有保健品的处方单……

       事实上,大部分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都没有持有含有保健食品销售”字样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所以销售保健品不符合经营者身份,会受到相关部门的查处。小社再次提醒各位,保健品市场还在严查阶段,千万不要以身试法,销售保健品、开具保健品处方。

点击下图,观众预登记成功送20元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