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1148.51亿美元,同比下降1.56%。其中,出口644.22亿美元,增长5.96%,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进口504.29亿美元,同比下降9.75%,对外贸易顺差139.93亿美元。
整体来看,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医药出口量价齐增,出口额稳中求进;与之相对的,医药进口量增价减(进口量同比增长9.52%,进口均价下降17.6%),虽然国内需求依旧增长,但主要医药进口产品,如西药制剂、生化药的价格下降,进口额出现负增长。
一、总体情况
(一)中药类出口稳步增长
2018年,中药类出口金额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出口均价同比增长16.69%,带动了中药类出口额增长。从中药出口分类看,占比超过50%的植物提取物表现最为活跃,出口额2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9%。中成药次之,出口额2.64亿美元,同比增长5.51%,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价格增长幅度较小,仅为1.98%,但出口数量下降明显,降幅达11.25%。尤其是中药材及饮片的传统市场东南亚持续低迷是造成中药材及饮片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二)西药出口结构优化,制剂类产品出口占比增加
2018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368.83亿美元,增长4.03%。其中,原料药出口3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3.20%。对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市场分别增长8.87%、3.56%、1.71%,增速有所放缓。相比2017年,主要原因是原料药企业产能供应虽相对充足,但外需疲软,原料药出口增长受到限制。
制剂出口4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4%。表现在规范市场增长强劲,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位居规范市场三甲,分别为12.07、4.22、3.87亿美元。近两年,出口至欧盟市场的制剂增长迅猛,2017年增幅53.51%;2018年增幅再创新高,达到80.30%,出口额激增12.07亿美元。
(三)医疗器械出口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2018年,医疗器械类出口金额236.3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其中,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诊断与治疗设备、保健康复设备、牙科设备均实现稳步增长,分别增长7.48%、9.14%、7.18%、10.79%、18.50%。整体来讲,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发展增长的协调性不断提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新动能不断积聚。
(四)医药进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8年,我国医药类产品进口额504.29亿美元,同比下降9.75%。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西药类产品,尤其是西药制剂和生化药的进口额大幅下滑造成,位居我国进口医药产品之首的西药制剂下降24.05%,进口额130.30亿美元;位居进口第四位的生化药下降41.21%,进口额47.53亿美元。
虽然进口额大幅下降,但进口数量变化不大,2018年,生化药进口量仅下降7.67%,西药制剂进口量不降反增,增幅1.75%。2018年,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一致性评价以及“4+7集采”等一系列政策加速企业竞争,进而导致进口药品价格下降。数据显示,西药制剂进口均价同比下降25.36%,生化药进口均价同比下降36.32%。
二、2018年医药外贸关键词
(一)进口药价
多年来,我国医药进口持续增长;而今年出现了首次反转。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进口药价下调是医药进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进口药价的下调与2018年国内医药行业的热门话题“一致性评价和4+7集采政策”息息相关。
我们还认为,海外原研药企若想保有一定量的中国市场,进口药价势必会维持较低的水平,甚至进一步下调。从一组最新数据中便可初见端倪:今年3月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通知,部分“4+7采购”未选中品种的协议采购价得到下调,诺华原研品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100mg*60片/盒,PVC-铝泡罩包装)榜上有名;3月4日,浙江药械采购中心发布通知,礼来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动采购价格主动下调。
(二)制剂出口
制剂出口已成近年来我国药企“走出去”的重要标志之一。数据显示,2018年,我制剂出口发达市场23.72亿美元,同比增长38.39%。欧、美、日等规范市场的增长均十分显著,增幅分别为80.30%、24.62%、27.49%。制剂出口放量增长非一日之功,得益于我医药企业的长期耕耘,华海药业、天道医药、恒瑞医药、齐鲁制药、人福普克等制剂先导企业继续领跑制剂发达市场的出口。
2018年,我国企业的ANDA获批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共获得71个ANDA批准,其中16个为暂时性批准。广东东阳光、华海药业、人福医药获批数量最多,分别为12、11、6个(不同规格的ANDA批按一个计算)。截至2018年底,我国企业共有455个有效批准文号(不含暂时性批准文号),囊括不同企业的近200个产品。
(三)一带一路
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进出口总额235.49亿美元,同比增长6.72%;而2018年我国对全球医药外贸增速为-1.56%。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药外贸较全球其他市场更为活跃。
出口方面,2018年,我国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药产品总金额为183.83亿美元,同比增长4.90%。进口方面,近两年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医药产品更是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8年,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医药产品5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11%。
(四)仿创转折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全国4300余家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中,90%以上是仿制药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所致,仿制药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而目前如火如荼的一致性评价,正是对我仿制药行业的一次大洗牌。可以说中国医药行业正处于仿创转折点的关键期。医药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发达市场的出口占比不断提高,也说明我医药企业在逐渐提升自身实力,逐渐从仿创向自主创新过渡。
中国市场医疗消费升级需求的快速增长,海外科学家的归国创业,资本的大力助推等多方面动力都在促使中国医药行业由仿制向创新转型。处于仿创转折点关键期的中国药企正努力乘着时代的浪潮,扬帆远航。
(五)贸易摩擦
这几年,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并在向高端化发展,引发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抵触。过去我们遭遇的贸易摩擦主要局限在具体产品等个案上,受影响的多是个别行业或企业,整体出口竞争优势基本未受挑战。而今年,贸易摩擦领域由原来的摩擦个案向体制机制渗透的现象加剧。
2018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美贸易战。从4月开始,美国先后三次宣布对我出口美国的约20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经过医保商会和有关医药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美方最终实施的征税清单已经排除原料药和制剂产品,仅保留27个医疗器械类产品,大部分为核磁共振、CT、超声、直线加速器、心脏起搏器等先进医疗设备。
此外,2018年,我国出口的医药产品遭遇来自印度和美国的反倾销、337调查等贸易摩擦案件8件次,涉及糖化甜菊糖苷、甘氨酸、扑热息痛、血胆固醇测试仪等产品。每当案件发生时,商会都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案件信息,及时组织应对,并就重点案件开展应诉协调,牵头进行行业无损害抗辩工作,准备相关抗辩意见和听证会陈述材料,与企业一起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三、2019年医药外贸形势基本走向
我们预测,2019年,医药出口稳步增长的趋势将会延续下去;制剂进口价格虽然有可能继续下降或维持现有水平,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以及进口博览会的引领带动,我国医药进口量将会呈现回归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进口金额将逐渐恢复正向增长。
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研发、国际市场营销、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将继续提高;处于仿创转折点的医药企业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发生“质变”,医药出口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也将发生深层次变化。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