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医药行业的生命力所在。新药研发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挑战的行业,但创新与挑战都意味着风险,风险是制约创新的关键因素。所以,质量风险管理一直都是新药研发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规避临床研究中的各种风险,临床研究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往往是非常保守的。在操作层面采用保守的方法以及临床研究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于新药研发风险的规避至关重要。
“保守”原理
ICH E6二十年不变
ICH E6是关于临床研究的操作和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第一版ICH E6是在1996年颁布的,一直到2016年才颁布了第二版。这二十年间,科学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都早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但ICH E6这二十年来一直保持不变。ICH E6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容,但是对原有内容没有进行一个字的更改。这充分体现了这个行业的保守性。尽量延续既往经验,减少不必要的改变,可降低新药研发的风险,让新药创新得以实现。
美国FDA在2013年8月颁布了《基于风险的临床研究监查》指导原则,鼓励用中心化的监查取代现场监查。但是5年过去了,大多数临床研究仍然还是以现场监查为主,这是这个行业的保守性决定的,因为任何变化都意味着风险。
CRO风险管理走在前面
对于风险管理,专业的CRO公司走在了前面。专业的CRO公司在临床研究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是走在了最前面,这是CRO公司的专业化特点决定的。专业的CRO公司有成熟的风险管理计划模板,也提供风险管理培训,但CRO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撰写风险管理计划的时候往往感到比较空洞,例如他们通常也就是将患者入组缓慢、伦理批准慢、方案变更造成额外的拖延等因素作为风险写入风险管理计划之中,但也觉得这些因素并不构成真正的风险。
事实上也是如此。由于药品本身的问题,例如药品疗效和安全性不足等导致的风险,不是CRO公司的风险,是申办方的风险,这个风险不需要CRO公司来承担。而在临床研究的操作层面,对于CRO公司而言,是没有太大风险的。由于专业CRO公司有成熟的SOP和专业的临床研究人员,所以CRO公司能够有效规避临床研究中的风险。CRO公司的专业人员,在新药研发这样风险巨大的行业工作,撰写着风险管理计划,却往往不能对风险感同身受,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对于一个新的创新型药企而言,风险管理计划就很容易写,因为风险太多也太大了,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不用思考就能感觉到。要规避这些风险,应该在操作层面尽量保守,同时要重视有丰富一线经验人员的意见。
“保守”实操
对SOP的三条忠告
ICH GCP要求申办方公司必须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系统,SOP是质量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避风险,各公司在SOP的建立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SOP的制定要基于公司目前运营的实际情况,不要直接拷贝现成的SOP。可聘请专业公司帮助制定SOP,但应该采取公司内部人员同专业公司合作的方式,专业公司仅仅起到指导的作用,不要替代公司内部人员撰写SOP。
SOP的制定一定要参考其他成熟公司的操作模式。这一点似乎同上一点有些矛盾,但实际上不矛盾。公司SOP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一定要借鉴。这种借鉴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方法。新药鼓励创新,但SOP方面尽量不要创新。就像前文提到的ICH E6的更新和监查方法的更新(中心化监查)一样,操作层面的任何创新都需要十分谨慎。
虽然SOP往往每两年要更新一次,但如果不是SOP有明显不合理,或无法操作,对SOP的任何变化都要十分慎重。有时一个小小的程序变化会导致整个项目以至整个公司陷入混乱之中,所以需要谨慎。
尽量不要对方案进行修改
在方案设计上也需要保守。尽量模仿已有的、成功的方案设计,有利于规避临床研究中的风险。例如入排标准、对照组选择、主要评价指标、疗程等,应尽量参照其他成功的临床研究设计,一般不要去另辟蹊径。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常规的统计方法。虽然方案的修改或增补,是新药临床研究中很常见的事,但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方案不必要的修改。如果不涉及药品疗效判定以及受试者安全性,就尽量不要对方案进行修改。
现在很多公司在做电子病例报告表。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公司对电子病例报告表进行了创新,增加了许多功能。而实际上这也是在增加风险。将自己的电子病例报告表做得几乎同现在流行的大公司电子病例报告表一模一样,才是最有竞争力的。那些其他的功能往往也是无用的,或不合规的。
综上所述,在临床研究操作层面,尽量采取保守的方法,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线研究人员经验要重视
在风险规避中,一线临床研究人员的经验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临床研究的操作往往会被误认为没有含金量。例如,很多CRA在面试的时候,问的问题往往是:“我以后有没有机会做方案设计?”似乎只有发明新药、设计方案等才是高大上的事,而对临床研究法规和GCP的了解、对临床研究程序的熟悉程度、对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的了解似乎都是不上档次的。
这是一种误解。临床研究是新药成功上市前的临门一脚,相当于一支足球队的前锋。如果没有临床研究操作人员的最后把关,前期的投入可能会化为乌有。
虽然临床研究行业非常重视法规、GCP和科学的设计,但是,对于一件具体事情的处理方法,往往不是从理论知识中能够推理出来的,而是要看一线项目管理人员是否有相关的经验、处理过同样的事情。
对于同样事件的处理,往往采用既往使用过的方法。多个项目直至多个公司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逐渐形成被行业所认可的方法,也会逐渐得到药监部门认可,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有经验的临床研究操作人员往往可以洞察临床研究中任何改变所带来的风险,他们的职位不一定高,但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结语<<<
总之,要规避风险,首先不要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改变,增加那些没有必要增加的风险。
采用保守的操作模式、重视临床研究操作人员的经验,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