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据现代医学疾病监控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天因高血脂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600人之多,我国因高血脂引起的心梗、脑梗、中风、偏瘫、致残、致死以每年12%的速度上升[1]。根据近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18岁以上居民总患病率为18.6%,全国患者总人数达1.6亿。在调查中发现50%的心梗患者未得到预防,在绝大部分心脏病患者中80%是无症状的安静者,86%的心脏病患者在发病前十年就有血脂、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存在[2]。因对其认识不足,而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结果使病情发展到十分严重,直到不可挽救的后果。

       目前,对高血脂的治疗大部分还是依靠药物治疗,临床应用和处在研发阶段的降脂药物按其降脂机理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他汀类、烟酸类、贝特类、胆酸鳌合剂类、多烯类以及新型降脂药和各种复方制剂。

       1 他汀类

       他汀类又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HMG-CoA使肝 脏胆固醇合成受阻,引起细胞内胆固醇减少,反馈性调节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活性,促进血浆中LDL-C的清除,降低血浆LDL的浓度,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导药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7种,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罗苏伐他汀<匹伐他汀[3]。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两类:一是由胆固醇前体物质甲羟戊酸合成受抑制所造成的体内代谢障碍,另一类是直接的毒性作用。最常见的症状为轻度胃肠反应、鼻炎、鼻窦炎、头痛、咽痛、流感综合症、关节炎、胸痛、失眠等,严重时会引起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单独使用很少出现,主要与其它类药物如贝特类、环孢素类等合用时引起。西立伐他汀的肌毒性曾在美国造成31人的死亡[4],这些病人中的12人同时服用了吉非贝齐。他汀类药物偶见转氨酶升高,服用时应检测肝功。

       2 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升高的TG,升高HDL-Ch,降低TCh和LDL-Ch,也降低升高的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其机理为激活核膜上过氧化酶体激活型增值型受体,增加脂蛋白脂酶、载脂蛋白A1、A2及LPL的基因表达,减少apoC3基因表达,增加血中apoA1、apoA2、HDL-C、LDL-C的浓度,减少apoC3浓度,使血中VLDL加速降解,降低血浆中TG水平;贝特类药物还能减少肝 脏中VLDL的合成与分泌,有效降低空腹TG水平。常用的药物有:吉非罗齐、非诺贝特等。

       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胃痛、腹胀、腹泻等胃肠反应,偶有一过性ATL 升高,严重的导致肝损害,与他汀类联用增加肌病危险。

       3 烟酸类

       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类,能够抑制脂肪组织内的甘油二酯酶活性而抑制脂肪组织的动员,减少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库游离脂肪酸的动员,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从而减少肝 脏的TG合成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分泌。另外,烟酸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促进血浆TG的水解,降低VLDL浓度,减少载脂蛋白B的合成,促进VLDL的分解代谢,从而降低VLDL和TG水平[5]。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烟酸、烟酸维E酯、烟酸肌醇酯、阿昔莫司(乐脂平)。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潮热、皮肤瘙痒、头痛、乏力等,与前列腺素的释放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有关。用吲哚美辛可对抗治疗,与其它类降脂药联合使用可减少不良反应。

       4 胆酸鳌合剂类

       胆酸鳌合剂类药物主要为阴离子结合树脂,其既能增加胆固醇的转化,又能提高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其作用机制是在肠道中与胆酸盐阴离子结合,使胆酸在肠道内吸收减少,胆酸随粪便排出,促使胆酸合成增加,肝细胞消耗胆固醇增加,使血液中LDL和TC含量减少;通过肠道中HDL-C的合成增加HDL-C的水平。

浅析高血脂症及各类降脂药物

       目前临床主要有降脂葡胺、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地委烯胺以及盐酸考来维仑等。

       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腹胀、便秘、腹泻、肠梗阻等,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与地 高 辛、华法令、他汀类、贝特类相互作用,干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降低其它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故联合应用要注意。

       5 多烯类

       多烯类药物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降脂机制是与TC结合为酯,促进其降解为胆汁酸随胆汁排出,使血中TC、TG浓度下降,对HDL-C、LDL-C的水平影响小,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脂症。多烯类降脂药根据成分分为两大类:一是N-6脂肪酸族,以亚油酸为主,降脂作用弱,适用于轻度高脂血症,复方制剂有益寿宁、月见草丸、多烯康丸等;第二类是以亚麻油酸为主的鱼油类制剂,称为N-3脂肪酸族,降脂作用较前者强,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使用该类制剂要注意两点:一是多烯类易氧化成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二是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故需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1] 戴小燕.复方大黄滴丸制作工艺探讨[J].海峡药学,2010,22(10):12-14.

       [2] 杨锐.高血脂与他汀类降脂药[J].癌症康复,2008(1):15-17.

       [3] 邓建伟,郭栋,周宏灏.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8):850-860.

       [4] Stafa JA,Chang J,Green L.Cerivastafin and reports of fatal rhabdomyolysis[J].N En J Med,2002;346:539-540.

       [5] 赵水平.烟酸类调脂药物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2):5-8.

       作者简介:王恒禹,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学硕士,现就职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白药集团创新研发中心),从事功能食品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