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刊登了一项来自中国科学家的重量级研究——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顺利诞生。不久后,“中中”的妹妹“华华”也同样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来到了世界上。正如诸多海内外专家所言,这是人类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孙强博士(左)与第一作者刘真博士(右)(图片来源:新华网;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需要说明的是,“中中”和“华华”并不是最早被克隆出的灵长类动物。在1999年,利用胚胎分裂(embryo splitting)技术,一只名为Tetra的小猴诞生了。胚胎分裂技术在机理上模拟了双胞胎的诞生过程,虽然是对动物的成功克隆,但限于生物学,它一次只能产生最多4个后代,这无疑限制了这个技术在基础科研上的大规模应用。
与胚胎分裂技术不同,带来“中中”和“华华”的是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就是20多年前带来多莉羊的技术。该技术需要研究人员从卵细胞中移除细胞核,再从已经分化的体细胞中分离出另一个细胞核,移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理论上说,这个卵细胞发育成的动物,将会是捐献细胞核的动物的“克隆”。而该技术不存在克隆动物数量上的限制问题。
▲多莉羊使用的是同款克隆技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许多研究者早就发现,在小鼠或是牛等哺乳动物上屡试不爽的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猴子的克隆上却总是碰壁。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孙强博士与研究团队决心挑战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找到了数个关键:研究人员们发现,来自不同体细胞的细胞核,克隆成功率不尽相同,而来自“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成功率较高;其次,在引入体细胞的细胞核后,我们还需引入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对影响胚胎发育的基因进行适当的“激活”和“关闭”,确保胚胎发育的时间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最后,克隆出的胚胎还需要精心呵护,防止胎死腹中。
“我们尝试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只有一种成功了,” 孙强博士说道:“在找到成功克隆猴子的方法前,我们经历了无数失败。”
▲“中中”与“华华”是全世界第一和第二只体细胞克隆猴(图片来源:《细胞》)
2017年11月27日,这群为之奋斗了无数个日夜的科学家们,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荣光——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了。10天后,第二只体细胞克隆猴“华华”也顺利诞生。后续的测试表明,她们的确是细胞核供体的克隆。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是简单的工作,刘真博士的巧手是成功的关键(图片来源:《细胞》)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刘真博士是成功的关键角色之一。他花了3年时间掌握和优化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快速无损地将卵细胞内的细胞核移除,并促进供体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的融合。“刘真博士在这方面有一双巧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该论文的作者之一蒲慕明博士评论道。
国际学术界对这项研究有很高的评价。“这是许多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国际细胞治疗学会主席John Rasko博士说道:“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多年来导致克隆猴失败的障碍。”
▲《细胞》主编Emilie Marcus博士对这项研究有高度评价(图片来源:Elsevier)
《细胞》出版社首席执行官、《细胞》期刊主编Emilie Marcus博士评价说:“该成果是一项令人兴奋的重要工作,这是全世界科学家花了二十年时间才达到的技术里程碑,它有潜力引发动物研究的革命并帮助研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方法。”
孙强博士指出,体细胞克隆猴的问世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动物模型。由于这些猴子的遗传背景完全一致,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单基因的操作,会如何影响猴子的性状。这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免疫疾病、代谢类疾病等领域的基础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再次祝贺中国科学家们取得的这项里程碑突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