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全中国全部肿瘤的1/4,居第一位,全国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已超过31万。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待患者自行就诊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如能在早期或中期就诊实属幸运。胃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8%~11%,目前早期胃癌的根治性手术率为90%~100%,术后5年生存率达90%~99%。但是由于早期胃癌不易发现,所以非常有必要靠健康教育和普查来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以期早期治疗。根据国内外专家和临床医生的经验,出现以下临床症状时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
胃部疼痛多数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症状,开始仅仅感到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常被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出现节律性疼痛,类似溃疡病的症状,常被忽视,直到病情发展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出现黑便或呕血时才被注意,而此时往往已到癌症晚期而丧失治愈机会。因此,人们必须警惕胃部疼痛这一常见又无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号,及时就医。
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这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患者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
恶心、呕吐胃癌的早期症状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返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便血此症状可在胃癌早期出现,小量胃内出血的表现是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可出现呕血和黑便。凡无胃病疾患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更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此外,腹泻、便秘、胃下部不适、扪压上腹有深压痛及轻度肌紧张,也可视为胃癌的早期信号。
现代人谈癌色变,无不冀望能尽早发现或了解预防之道,以期掌握治愈的先机。然而有些癌症较不容易察觉,像是胃癌,除了成因不明外,早期症状和一般消化道疾症雷同,因此很容易延误治疗。专家表示,尽管胃癌诊断不易,然而只要在日常生活做些许改变,仍然可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
胃癌善伪装
胃癌是经年累月慢慢发展形成的。在发病之初,通常会有征兆,只不过这些症状与一般不起眼的消化道病症类似,因此很容易遭人疏忽,也不易立即检查出来。这些症状包括:
●腹部疼痛和不适
●吞咽困难
●恶心、呕吐
●体重降低
●少量进食随即感到肿胀
●吐血或便血
●疲惫、倦怠
●胃灼热
●消化不良
●胃痛
至于何时该看医生?倘使上列情况持续数周之久,世界著名的梅约(Mayo Clinic)医学中心建议,当个人为上述症状感到忧心时,不防尽早就医,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以俾进一步鉴定病情。
胃癌高危险群
医学上尚未能确切掌握导致胃癌的实际成因,不过研究学者发现,下列因子会增加胃癌的发生率:
●胃部长期发炎或病变
●抽烟
●不良饮食和久坐导致的肥胖
●微量矿物质硒(selenium)贫乏
●家族胃癌病史
●65岁以上长者
●感染胃幽门杆菌(H. pylori)
●摄取高盐渍和烟熏食品
●很少进食蔬果
●食用遭黄麴毒素真菌感染的食物
●胃息肉
●恶性贫血
降低风险之道
●少盐和烟熏食品
南韩胃癌盛行,一项针对200万名韩人的研究总结出,盐渍饮食增加厘患胃癌风险10%。优质健康网(qualityhealth.com)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食用的盐份不要多于5公克;而实际上每人每日的摄取量则是超过9公克。在多数国家75%的居民都是从加工食品或餐厅饮食摄取到盐份。
由于盐的使用相当普遍,许多人们想不到的食品都隐藏着盐份。专家建议,采购食物时,仔细阅读营养成份标签,实地了解盐是藉由哪些东西进入口中,以俾能做好进量的控制。
此外,不防改为采用香草或其他未添加钠的调味食品。
●每日进食蔬菜和水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应该摄取400-800公克的蔬菜水果。最好能变换各种不同颜色的蔬果。
●停止吸烟:许多研究显示,抽烟会增加罹癌的风险。是而越早戒烟越好,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定期体检或内视镜检查法
胃部发现任何可疑的异状或有持续性上述胃癌征兆,应该立刻就医。特别是高危险群的病人,宜定期接受检查,方可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至于是否进行内视镜检查,专家强调得和医师事先商量,经仔细评估优缺点后,才决定检查的时机。
●多食用抗癌/防癌食品
绿茶–自由基会破坏人体组织中的DNA,导致癌症。绿茶内含儿茶素(EGCG)的强效植物营养素,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
茄红素–可以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抗氧化。蕃茄、茄子、甜椒等茄科蔬菜都含有丰富的茄红素。
菇蕈类–根据研究,菇类所含的多糖体(polysaccharide)可抑制肿瘤生长,或刺激淋巴细胞的机能,增加抗体的形成、调节免疫机能进而对抗肿瘤。香菇、洋菇、鸿喜菇、巴西蘑菇、木耳等属高纤食物。
咖喱–研究发现咖喱的重要成份姜黄素对胃肠具保护作用,可预防癌症,还能降低发炎、胃溃疡症状。
含硫有机化合物–美国实验发现,大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荷兰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常食用洋葱的人,多食用洋葱(每天至少半粒)者减少50%以上罹患胃癌的机率。
●远离致癌物
绿十字健康网引述台湾长庚医院医师撰写的「食物中的致癌物质」,提醒消费者留心餐饮中暗藏的毒素。
饮食问题:
硝酸盐与蛋白质代谢产物胺类物质结合后,会形成有强烈致癌性的亚硝酸胺。
亚硝酸胺与胃癌发生有关。
硝酸盐来自土壤经蔬菜吸收、亚硝酸盐来自贮存的肉类,如火腿、香肠、热狗、腊肉等、胺类化合物则存在秋刀鱼、鱿鱼等海产食物中。避免共同食用硝酸盐与胺类,以防形成亚硝酸胺致癌物。
调理问题:
高温油炸、烧烤、煎烤会使食物产生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PAH)的致癌物。此物质与肠胃道癌症密切相关。须改变调理方式及加强油烟机来预防。
烟熏类食物的致癌物质来自于燃烧的材料如甘蔗、稻谷等,其中含有PAH及芳香胺类致癌物。长期食用有致癌的危机。
腌制类及发酵类食物也可能致癌。
药物残留:
蔬果的农药残留至今仍然严重。预防之道在于不吃生菜沙拉,只吃调理过的蔬菜;只吃当季盛产的蔬果;用大量清水冲洗或削皮以去除农药。
鸡、猪、牛肉中残留的抗生素、荷尔蒙;养殖海产类残留的重金属杀菌剂、除藻剂及抗生素等,与癌症的发生可能有关。不吃肥肉、鸡皮、内脏等药物及毒素容易堆积之处。
食品添加物:
儿童食品、点心、零食、素食产品、腌制类食品、蜜饯类可能藏有添加的有毒色素,有些媒焦色素甚至是致癌物。
丸类食物常添加硼砂增加脆感,豆类食品可能加入双氧水加以漂白。此类食品尽量密封且予以冷藏。
糖精等人工甘味常添加在瓜子及蜜饯中,防腐剂常见于贮存的食物中,如豆干泡面中,宜尽量少食。
包装与容器污染:
不宜用塑胶容器装热食,以防氯乙稀单体释出。
在碗的内面与食物接触之处,不要有任何彩釉或颜色,防止因加热致重金属释放。
不宜以保鲜膜密封食物加热,预防有机锡溶化出来。
不宜以保丽龙或再生纸容器装热食,杜绝致癌毒素的产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