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财务问题只是中国药企所存在的真正问题的冰山一角,而有关部门也像借康美药业一事彻查中国药企财务状况,使之能够正本清源,走向正面循环,把该用的钱都用在刀刃上。
6月4日,财政部发布《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公告,要求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对77家药企公开查账。
名单显示,此次检查共涉及77家医药企业,涉及29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其中财政部监管局检查15家药企,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步长制药和华润三九五家A股医药龙头,和赛诺菲、施贵宝、礼来三家外企;地方财政厅(局)检查的名单包括智飞生物、同仁堂、天士力、石药集团等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
检查内容重点主要是费用、成本、收入的真实性。Wind数据显示,2018年298家A股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合计达到2434.14亿元,同比增长近36%,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17%。
除此之外,互联网上尚流传着一份署名为财政部财监(2019)第18号的加急文件,文件要求,重点围绕医药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网传财政部文件
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此次检查的重点内容涉及药品采购、生产、推广、销售各个环节,重点检查是否真实存在及合法合规,其中销售费用核查是重中之重,其重要目的之一是去“挤水分”,从而揭示药价形成机制,为治理药价虚高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事实上,对于我国药企而言,向来都有着重营销而轻研发的传统,许多公司皆在一些公关行政,会议举办以及项目路演方面多做文章。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包括知名企业步长制药和康恩贝因庞大的营销费用甚至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有着极大的风险性,在前期的临床试验中可能会出现诸多此临床试验失败的状况,且技术研发成果,在次期间所耗费的成本亦不可估量,而在正式上市之后还要在专利保护期之内收回成本,否则一旦专利保护期失效,必将面临诸多仿制药冲击。
由此企业越没有意愿去研发新品种,就会把精力放在市场推广和营销上面,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难免会出现药企资金账户不清和营销乱象等现象。
可以说,康美药业财务问题只是中国药企所存在的真正问题的冰山一角,而有关部门也像借康美药业一事彻查中国药企财务状况,使之能够正本清源,走向正面循环,把该用的钱都用在刀刃上。
实际上,本次检查与康美药业此前曝出的财务造假事件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巧合的是,就在财政部下发对77家药企进行财务审查时,该事件的导火 索,康美药业亦在同日再次发布一份长达82页的公告,再次对之前上交所的问询进行澄清。
债务方面,康美药业在回复问询函中回复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债务规模报表余额为375.90亿元,其中,有183.2亿元的短期债务,占比48.75%,有192亿元的长期债务,占比51.25%。
如此巨大的债务康美药业究竟想要如何偿还,毕竟康美药业自己也说目前公司的账户上的余额仅剩10.48亿元。对此康美却想出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卖资产。
康美药业在回复公告中这样讲,为保障按期兑付到期债务、不出现债务违约情形,公司拟采取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处置非核心业务、加强业务回款、加速存货出售、多种渠道融资等措施。
而康美药业所称的“非核心业务”是什么呢,这个定义可以从康美药业所发布的2018年年报中查到。康美药业在年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剥离非核心业务类子公司,进一步降低商品库存,加快公司资产周转率。”
由此可以看出的是,康美药业在非核心业务方面主要依托于其子公司,根据昨晚康美药业回复公告,其目前拥有200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子公司,而这些子公司处于制药行业之外的非核心业务的有36家企业。这36家企业多处于咨询服务、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之前这些企业多是康美药业在业绩上的增长利器,此时被拿来祭旗,抵消债务,可以说康美药业已经走到了弃车保帅的地步,面临被强制退市风险,已经走向不得不变卖资产、多方筹钱来保住公司主业的道路。
此外,一边是巨大的资金缺口,另一边康美药业还有亟待完成的在建项目。在对康美药业的问询函中,康美药业被要求回复结合业务及产品构成,分别列示对应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分布区域和配置情况。
康美药业在问询函中回复称,目前公司共有在建的工程有中国-东盟康美玉林中药产业园、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项目二期工程、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医疗园区项目、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教学园区项目、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医养园区项目、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医药产业和医药物流园区项目、康美华南总部共7大项目。
而现在的问题是,康美药业上述总投资合计49.7亿元。而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合计仅为28.8亿元。这也意味着,想要项目继续获得新进展,康美药业还需再拿出20多亿元才能完成。但是事已至此,康美药业是否还能拿出这笔钱来推动项目进行,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点击下图,观众预登记成功送20元话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