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医生创新创业领域,除了医生集团大热,一些临床医生开发创新产品也开始得到产业界和资本界的极大重视。因为医生对临床的需求最了解,尤其在心血管领域创新中,医生被认为是创新的灵魂。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教授欧阳晨曦就是一位典型代表。他曾是武汉协和医院的临床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发明了小口径人造血管,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拿到2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将其创新成果进行产业转化,身兼临床医生和企业掌门人的他一度在业界名声大噪。

       这也激发了业界对临床医生创新创业的充分想像,尤其在如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舞下,医生创新、创业正在进入踏入一个新台阶。在近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各种医生创新创业想法和理念可谓百花齐放。

       那么,以医生为主体的创新时代真的来临了吗?在推动临床医生创新上,如何跨越从理念、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鸿沟?在中国医生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医院又该如何协调治病救人和创新创业?

       近日,欧阳晨曦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表示,医师远比一般人了解患者、疾病、市场和产品,所以以医师为核心来开发医疗器械产品是最合适的。但是他同时以自己的经历表示:“真正走到创新这条路上来,才知道这条路行之不易,对于医生,将临床创新成果转化成创业产品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多因素掣肘 创新转化仍是困局

       无疑,临床医生在结合临床需求的创新理念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价值。而过去中国的科研课题历年来注重成果发表而非临床应用,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在课题结束后即被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

       虽然转化医学已经是中国医疗行业近几年来的一大热词,但转化路径的诸多难题仍然未得到解答。

       实际上,国家早在数年前就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临床专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并明确科研成果的归属权。据了解,一般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中至少占有50%的股权,而部分扶持力度更大的城市甚至规定医生可以享有最高达70%-99%的成果所有权。

       自2012年“转化医学“被提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很多大学的医学院所纷纷探索转化医学,有的还成立了转化医学中心,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目前为止转化成临床应用的产出还是相对较少。

       据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中心副主任沈雳介绍,目前我国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率仍然非常低,甚至不到10%。很多的专利成果没有被社会认可,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虽然近年来中国医生在心血管器械的临床应用技能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器械和技术的创新方面,无论是创新理念,还是创新业绩,与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沈雳表示。

       的确,与全民创业的大潮相比,医生通过创业转化科研成果的案例仍然寥寥无几。对此,沈雳认为,这既有中国广大医生工作比较繁忙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家政策和医院制度等因素的制约。

       “医疗器械和技术的创新仅有医生是不够的,只有把创新转化链条上的工程技术,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法规注册,政府监管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专家都聚集到一起,才能真正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完整产业链。”沈雳表示。

       作为临床医生的欧阳晨曦则表示,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师的创业想法必须基于临床经验和积累,同时医生作为是医学专业人士,还要有能力说服产业界和投资人。

       鸿时宏涛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王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说:“临床技术,尤其是医疗器械创新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工作,需要临床医生、材料专家、工程技术专家,以及产业、社会和资本等多层面的分工合作,以及各要素的资源整合。尤其是心血管领域,临床医生是创新的核心和前端,但仅仅有临床医生是不够的,还需要产业和投资者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协作。”

       整合资源 打破产业链鸿沟

如何使医生创新创业从可能到可行

       对国际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域了解颇深的王莉认为,在国外,很多投资者已经看到了临床医生在创新领域的价值,而且在医生创新上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中国有最大的样本量、最大的医生群体和最复杂的病历的多样性,产生影响世界的医疗技术和器械创新是非常有可能的。

       面临机遇,国内已经有一些组织开始尝试打破这种鸿沟。2015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成立。

       身兼CCI秘书长的沈雳表示:“构建CCI平台的初衷,就是希望建立一个以临床医生为中心的协同创新平台,突破创新瓶颈,让中国心血管医生可以通过发现、提炼临床问题,同时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打破过去横亘在临床、产业、投资之间的界限,实现从创新理念到创新产品的飞跃,完成器械创新成果转化。”

       而CCI 的实际运营平台“心峰汇”近来已经开始将这一理念付诸于实践。据心峰汇联合创始人王莉介绍,心峰汇的职能主要包括运营CCI俱乐部平台的日常工作开展和活动的具体组织,以及对医生进行创新方面的培训,为临床出来的创新技术进行产业化,孵化和转化落地。

       王莉还表示,该平台已经借鉴了一些转化医学平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最终决定把产业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创新技术与实际临床需求的匹配为导向,带动整个链条的运转。

       “包括工艺研发、设计验证、临床试验、医械法规、企业战略及实施、市场推广及销售、甚至项目融资等各方面为创新技术提供全球性资源对接与配套服务,同时也让临床医生能够不脱离临床工作,并通过专注临床工作来实现协同创新与技术成果转化。” 王莉解释道。

       据悉,CCI已经在尝试整合社会上各方面的创新创业资源,下一步还将加大力度,为医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和保障。如心峰汇还具有投资功能。对于好的创新项目,基金会将从资本配套层面,配合医生实现其创新成果。

       据沈雳介绍,CCI平台还非常注重保护医生和技术原创者的知识产权,按照国际惯例,与每个项目洽谈前,都会签署保密协议,对项目技术的拥有人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他同时表示,创新不仅需要大医院,也希望有更多的二级医院,甚至更基层的一些医院医生,能够通过CCI平台,把自己的创新理念,尽快转化成为实际产品。

       “地方基层医院在创新资源和技术条件有限,很多基层医生的创新的理念苦于没有好的研发平台去转化。他们直接与大医院打交道会困难得多。而CCI平台会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全程支持和服务。” 沈雳告诉《E药经理人》。

       借鉴国际 助力国内创新项目落地

       即将举办的首届国际心血管技术和产业创新峰会是心峰汇“打造医生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的首秀。据悉,峰会将通过创新论坛,传递中国、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的心血管专家将到会传递国际最前沿的创新经验和创新技术。

       据了解,国内外心血管界的重要企业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将出席,并对中国创新机制和制度进行介绍和讨论。峰会还邀请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技术项目进行路演,将世界领先的技术推广到国内。

       王莉认为,在创新的过程中,不管是在以色列,还是美国硅谷,创新产业化的链条已经非常清晰:临床医生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产生临床创新想法,再由工程师和医生配合将临床想法转化为具体产品,再由投资人和企业共同推动产品落地。

       而同期举办的“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大赛将遴选优秀创新项目进行转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创新入口,为临床医生创业创造可能性。

       “通过学习和借鉴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的体系、模式和经验,可以为创业者设计课程和培训,通过交流发现空白临床需求,设计企业战略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工艺、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全球注册法规的战略及实施、学术推广、如何与企业合作,如何去融资等整个过程。” 王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