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是一个仿制药大国,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药品中约有97%为仿制药。而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疗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就出现了一致性评价,意在提高仿制药审评标准,减少低质量供给。
一致性评价就等效原研,有争议
由于专利药的制剂工艺都是保密的,仿制药只能根据处方组成和给药途径来自行进行工艺研究,这会导致仿制药和原研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比如,以某个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西药为例,其原研药和国产仿制药之间,就存在着一些差异。
药物崩解度,药物崩解度就是溶解度,会直接影响药物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在实验中,人体胃液正常条件下,国产仿制药的崩解远远慢于原研药。
药物溶出度。这是药物溶出进入人体的过程,这个指标受生产流程的操作、辅料质量与含量的差异,压片过程中的设计和包衣的影响。国产仿制药溶出速度比原研药慢三到四倍。
药物活性成分的纯度。国产仿制药所含杂质较多,这有可能导致药物的活性以及药物功能降低,也许会产生副作用和潜在的“毒性”。
为了提高质量,对杂乱的仿制药市场进行规范,一致性评价出现了。
而业界有一种观点:通过一致性评价,也许仍然无法达到完全和原研药一致。
对此,北大第一医院的张志超教授在辉瑞的“西地那非原研与仿制研讨会”上提出:“就像生活中有人住五星级酒店,有人住三星级酒店,有人住快捷酒店一样,仿制药也有高仿,中仿和低仿。”
但在评价的相关指标中,就像奥迪和奥拓一样,可能在跑80迈的时候,你是看不出什么区别。因此,应该以更细分的标准,让药在临床评价中表现出差异,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人做高仿。
张志超教授认为,就药监局而言,一致性评价的指标是合格的,但它可能只能限制某些主要指标,无法细分到更具体的领域——有些东西是无法量化的。
比如评价一个钉子,你只能评价这个钉子的“压强”,“能穿透多少东西”,但这个东西“好使不好使”,只有你自己知道。
在赛柏蓝之前的文章《过了一致性就能替代原研?!呵呵呵呵呵呵呵》中,张勇也表示过:我国的一致性评价主要指标是生物等效性,而实际上生物等效性并不等于临床等效性,甚至可以说其和临床有效性是有差距的。
据张志超教授所言,大型的三甲医院的医生更倾向于开进口原研药,因为疗效更有保证。
通过评价仿制药就能替代原研,不见得
那么,即使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也无法和原研比肩吗?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见得。
事实上,如今的创新药大国美国也同样经历了这个阶段。1984年,美国颁 布《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恢复法》(Hatch-Waxman 修正案),创造了仿制药现代审批体系,规定了仿制药无需重复原研药的一系列临床试验,仅需证明仿制药与参照药品的生物等效性。此法案是现代仿制药工业的里程碑。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授朱新波曾对《光明网》表示:在大多数常规情况下,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是可以替代原研药使用的。只有在“病情危急的患者用药,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中病情不易控制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患者群体”的情况下,需要谨慎的用仿制药来替代原研药。
无独有偶,一位教授7月7日在珠江论坛上谈到一致性评价,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一致性评价要做到:药效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治疗等效性,此时的治疗等效性可以与临床等效性对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