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来自于癌细胞的DNA(也就是所谓的ctDNA),这是一个早就发现的现象。ctDNA的来源,主要是坏死的癌细胞裂解散落在了血液里、活的癌细胞主动分泌DNA到血液里、血液中存在着活的癌细胞(也就是所谓的CTC)。本月初,JAMA oncology杂志报道了一篇重要的研究论文:通过动态监测ctDNA的含量,可以鉴别PD-1抗体导致的真、假进展,准确度达90%。
这项研究,分析了125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29位患者在随访期内已经出现了疾病进展。这29名患者,有9人继续治疗后出现肿瘤缩小达到客观缓解,属于假进展;另外20人,肿瘤不断进展,属于真进展。
研究者对这29名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12周内采集的数次外周血,均进行了ctDNA测量。他们把结果分成两类:“ctDNA缓解”型和“ctDNA进展”型。所谓“ctDNA缓解”的病友,要么一开始就检测不到ctDNA,要么随着PD-1抗体治疗,ctDNA的浓度下降了10倍以上。反之,其他的病友都被归类为“ctDNA进展”,这些病友要么ctDNA浓度上升了,要么就是下降的幅度不足10倍。
研究者发现,9名出现假进展的病友,全部属于“ctDNA缓解”型。20名出现真进展的病友,18名患者属于“ctDNA进展”,2名患者属于“ctDNA缓解”型。9名出现假进展的病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3名病友最终还是出现了真进展了;这3名病友中,有2名病友虽然属于“ctDNA缓解”型,但是ctDNA一直都是可以测到的,从来没有实现血液中测不到ctDNA(分子学完全缓解)。2名真进展却属于“ctDNA缓解”型的特例,情况分别是这样的:1名病友接受PD-1抗体治疗6周后,血液中ctDNA就测不到了,因此被归类为“ctDNA缓解”型,这位病友其实原发灶的确是缩小的,只不过同时又在新的部位冒出了转移灶,因此被判定为真进展。另外一位病友接受的是PD-1抗体联合伊匹木治疗,虽然治疗后ctDNA的浓度,曾经一度下降了10倍(因此也被算作是“ctDNA缓解”型),但影像学上肿瘤是不断进展的,接受治疗12周后,就更换为靶向治疗了。
9位假进展的病友,全部属于“ctDNA缓解”型;20位真进展的病友,18位属于“ctDNA进展”型,2位属于“ctDNA缓解”型——因此,用“ctDNA进展”型来预测真进展,灵敏度是90%,特异性为100%,准确度超90%。当然该研究结论,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动态监测血液IL-8,辅助判断PD-1抑制剂假进展
肿瘤组织中的癌细胞以及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有些细胞因子是可以抗癌的,有的细胞因子是促癌的。PD-1抑制剂作用于人体后,如果起到了疗效,那么抗癌的细胞因子会增多,而促癌的细胞因子会减少。因此,通过在血液中检测一系列重要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可以协助预测疗效、鉴别真假进展。
日前,西班牙的Ignacio Melero教授团队发现:通过对比使用PD-1抗体前和使用PD-1抗体2-4周后,血液中白介素8(IL-8)的浓度变化,可以更早地预测PD-1抗体是否起效,同时可以协助鉴别真进展和假进展。该研究小组检测了64位接受PD-1抗体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血液中IL-8浓度的动态变化。
他们发现:有3位患者(2位肺癌、1位膀胱癌)在接受PD-1抗体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肿瘤增大,增大的幅度都超过了25%;按照常用的疗效评价标准,这3位病友均可判定为疾病进展。然而,血液IL-8浓度,相比于治疗之前,是明显下降的。
此外,这3位患者的一般情况还不错,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主管医生安排这3位病友继续接受PD-1抗体治疗。果然,这3位病友后来均出现了肿瘤缩小,并达到了客观缓解——一开始的肿瘤增大,就是典型的“假进展”。更为神奇的是,其中1名病友在继续接受PD-1治疗较长一段时间后,血液中IL-8浓度开始进行性升高,主管医生安排了影像学复查:果然,肿瘤反弹了;连续两次复查,肿瘤大小不断变大,这一回主管医生认定是真进展,赶紧更换了方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