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上周五,据WIND资讯统计,134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中已有97家公布年报,超过了7成。医药年报正处披露高峰期,年报中各企业不约而同地表达了2011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医改政策、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将给企业造成经营压力。
维生素企业尝降价之苦
去年维生素C、E等价格一路走低,虽有几次反弹也未能扭转大趋势。这使得维生素生产企业饱受其害,即使价跌量补仍然难逃营业利润率减少的局面。
年报显示,主打维生素E的浙江医药2010年虽然实现营业收入45.58亿元,同比增加8.95%,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减少5.69%,仅为11.45亿元。
同样倚重维生素E的还有维生素龙头企业新和成,该公司2010年的业绩未能使人惊艳,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4.45亿元,同比增长18.87%;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仅为8.03%。2010年新和成主导产品维生素类的营业利润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维生素企业显然不能坐以待毙。浙江医药表示,为避免维生素E一品独大的经营风险,公司去年开始调整产品结构,着力培养抗耐药产品,其中盐酸万古霉素原料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3.11%,替考拉宁原料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57%。
但研究报告显示,维生素生产企业今年的业绩值得期待。天相投顾认为,部分日企停产将成为促进新一轮维生素涨价的重要驱动力。受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影响,当地不少石化企业停产,而且1-2个月内难以恢复。本州化学和Kuraray公司停产将使帝斯曼(DSM)等国际维生素企业间甲酚等关键中间体断供,对维生素E产量影响巨大。
3月24日,帝斯曼宣布从即日起维生素B2和B6提价15%;所有新签订单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泛酸钙提价10%。这被市场认为是维生素价格回暖的积极信号。
原料涨价刺痛中药企业
而片仔癀等中药类上市公司最头疼的问题则是原材料价格的迅猛上涨。97家公司中唯一一家亏损的是沃华医药,除去主打产品心可舒落选医保目录的影响,公司还在年报中大吐苦水,历数中药原材料的高幅涨价:“截至2010年11月初,全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以太子参的涨幅最为明显,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53%;党参的涨幅也高达162%;三七涨幅达68%。而其他中药品种如虫草、当归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
片仔癀也表示,各种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产品成本提高,毛利率降低,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新版GMP和新版药典的实施,公司不仅要增加技术改造的投入,还需要增加质量保障成本。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保障原材料自给自足成为很多公司的共识,贵州百灵等纷纷自建药材基地。以片仔癀为例,由于片仔癀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且主要原料麝香是国家重点计划管理物资,2005年国家出台有关对生产销售含天然麝香的中成药实行标记管理的政策和麝香年使用量计划审批制度。
为防止该主导产品出现闪失,片仔癀未雨绸缪,已逐步加大在人工养麝、活体取香、麝类种群繁殖、疾病控制等研究项目的投入,并投入资金参与野生麝保护和恢复。截止去年年底,公司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合作设立人工养麝基地。
药企纷纷担心成本压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将延续医疗体制改革的落实和贯彻。几乎所有药企都表示了对成本压力的担忧。
太龙药业2010年业绩增长乏力,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12.32%,但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49 %。公司表示,虽然2011年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新的环保标准、GMP、GSP 认证检查标准的提高,新医改方案的确定,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都会引起医药行业的重新洗牌,同时中药材价格居高不下,也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片仔癀则担心利润空间被压缩。公司表示,新医改模式下的招标配送模式的变革:配送门槛低、零差率、两票制、属地配送、一品只能由一家企业配送到底等,势必造成竞争激烈、配送费用高等局面,进一步压缩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
净利润同比下降3.5%的美罗药业认为,原辅材料的上涨、物流成本的提高、新药典和新GMP的实施,使企业硬件成本大幅度提高,国家对药品价格控制,以及各项税赋的增加,更使企业凸显经营压力。
而去年营业收入超过125亿元的行业龙头哈药股份则显得底气较足,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出现医药工商业残酷竞争博弈和国家产业调控政策不断变化;同时将有大企业迅猛成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