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的经验积累,是中国整体观、哲学观指导下凝练出来的中国特色的医学科学。而现如今,韩、日包括西方国家纷纷加入中药开发俱乐部,他们将产品返销中国,冲击着国内的中药产业。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应对洋中药逆袭的问题成为国内药企迫切解决的问题。

  汉方"洋中药"进口加速 国内中药出口减速

  香港贸易统计政府统计处的数据即显示,内地从香港进口的中药近年来基本上呈现较快上涨态势,数据显示,除2011年外,香港出口到中国内地的中药增速一直呈上涨态势,2013年第一季度更是创出了20.2%的近三年新高。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由中国内地出口到香港的中药增速则创下4.3%的新低。而在2012年全年,这一数据还在14.4%。若时间推得更前一些,2010年香港从内地入口的中药增速更是一度高达22.7%。而在此之前,香港一个NGO组织刚刚发布了《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指内地中药材农药残留普遍超标。

  有资料显示,在全球中药市场,日本占到80%的份额,韩国10%,而中国仅占5%。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的中国,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3%-5%,这实在让人汗颜。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洋中药都是从我国廉价购入中药材,国外经过深加工后,做成成药又高价返销到国内。

  洋中药何以能快速发展?

  国外优势:

  1、药物质量高

  洋中药最大的倚仗还是质量优势,即质量标准规范程度高,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植物药制剂,一般以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标示剂量,对于科技含量高、用料考究、定位简单明确的洋中药自然能大举进军国内中药市场。这也体现出我国质量标准与之相比较欠规范化、标准化和重现性差的缺点。

  2、绿色壁垒

  国际上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服务直接或间接加以限制的贸易手段和环境措施。而我国被进口国拒之门外的中药产品中60%以上是倒在绿色壁垒之下。

  相关资讯:洋中药高价返销中国 中药质量评价体系需完善

                         洋中药高价返销国内 占领国内1/3市场

  国内不足:

  农残重金属超标 中药材质量低

  由于我国农业的分散性、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等因素,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民使用违禁农药,加之国家尚未制定完善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事件频发。近年来,在内的多个内地知名中药公司的产品就曾被爆出超标门,接连的质量门,令国外市场对内地中药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近期中药农残及重金属超标事件回顾

  北京同仁堂又陷牛黄解毒片"有毒门"

  恒昌隆发宝贡超标12倍 香港下令全部回收

  香港保灵堂白凤丸铅超标 长期摄铅可致贫血损肾

  同仁堂云南白药等被曝含农药残留

  同仁堂:一月两陷"汞超标"

  中药材农残超标药企低调应对 国标成挡箭牌

  六味地黄丸被爆重金属超标 8公司或受影响

  如何冲破"洋中药"高价返销困境?

  一、建立中药完备的质量标准

  借鉴"洋中药",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标准体系,抢占中药世界标准竞争的制高点。从药材来源、提取分离、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来提升自己的标准;对国际上比较关注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问题、中药有效成分确定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可行性标准。

  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我国现在拥有中药研究机构上百家,中成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可生产的中成药达4000余种,但取得的重大创新突破少,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更少。因此,中药企业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中药产品质量。

  相关资讯:"洋中药"高价返销警示中药国际化

                          农残致国产中药难出境 洋中药逆袭隐忧加剧

  

  结语: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中药国际化举步维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更多的考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才有望逆转"洋中药"高价返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