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具有8年国企改革研究经验、10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跟踪研究,带队研究全国21个省市,形成了数万字关于政策设计和评估的报告。

  1、用市场化方式去改变医疗状况,互联网医疗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勾引”医生出来多点执业、自由职业。

  2、门诊是互联网医疗切入口。

  3、医改的突破口是单兵突进。未来的突破口:一是放开处方药网上销售;二是,放开医生网上诊断和开处方,强制剥离医院门诊;三是,让医保网上支付。

  4、医生自由执业的最大困境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最大的利益是养老金,但现在也迎来了改变。

  5、分级诊疗是一种行政思维,机会在于用市场化的方式去改变医疗状况。

  6、不能说医生是公立医院培养的就不能放行,公立医院培养医生本身就是职责所在,本身就拥有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

  7、现在的患者80后,特别90后,生下来嘴里就含着手机,所以现在的患者不是当年的奶奶了,医生说什么是什么,现在都会用百度医生、春雨医生查了。

  8、我们在理解中国医疗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中国的复杂性,许多美国的投行、精英,很难领会中国的潜规则,禁区,造成对中国政策的错误理解。

  君联资本汪剑飞:三大趋势,两大因素,一大战场

  2006年加入联想投资,现任君联资本医疗组投资总监,专注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资,在医疗领域有超过12年的经验,主导参与了多家医疗领域的项目投资。

  1.创业,商机是主要驱动力,商机在哪里,寻找变化。

  2.政策推动下的基本趋势会是,社会资本强势进入,民营医疗服务比重显著增长。服务价格提升,服务形态创新。医生群体觉醒,自由执业的大潮兴起。

  3.商业机会的核心逻辑,消费升级:专科连锁/疾病谱变化/中产阶级需求;完善支付:医保费用管控/商业保险。

  4.做互联网医疗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医疗服务中核心的资源是医生的时间;二是,服务群体中产生的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5.转变是互联网医疗的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多方参与。

  6.未来好的创业机会主要在:流程再造;医疗支持部门;非医疗服务。

  7.从单病种平台切入医疗领域机会更大。

  8.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成为一个重要战场。

  杏树林张遇升:医生做创业,难和不难是相对的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别获临床医学博士(MD),公共卫生硕士(MPH)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2011年回国创建杏树林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现为杏树林CEO。

  1、如果你能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幸运的。

  2、开始创业时,我自诩为医生中最懂互联网的,互联网中最懂医疗的。但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我也不敢这么说了。

  3、我学会的两点:不确定人水平的时候,要多见人;第二,请教行业水平最高的人。

  4、对于融资,创始人不能松懈,融完A轮就要马上想着B轮。

  5、选择早期投资人,最好要和你利益一致,不要对赌。

  6、创业者最需要的是成长和自我突破

  7、获得用户就能说服医生使用产品。

  蓝驰创投陈维广:做互联网医疗要有情怀

  2001年加入蓝驰创投,任职合伙人,常驻北京,专注于移动医疗,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企业应用方面的早期投资。现任赶集网,春雨医生,杏树林,Echo回声,青云等多家创新企业的董事会成员。

  1、传统医疗项目和互联网类结合才能催生好的医疗项目。

  2、不投以医院为用户的项目。

  3、互联网医疗创业团队一定要整合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的人才。

  4、中国的医疗体系如果要改变,一定是医疗和IT的结合,如果只专注于一方面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5、项目类虽然赚钱,但没法做大,而春雨、杏树林、好大夫好比长征,路程艰辛,眼下模式不清晰但是最终能做大。

  6、其实很多项目要融到B或C轮,才能盈利,所以投资人是否能为创业者背书,帮创业者找到下一轮投资人,都是早期项目创始人应该考虑的。

  7、我觉得互联网医疗的挣钱路程会很长,我们要有这个情怀,要做一件对医疗行业有意义的事、对用户有意义的事。

  君联资本周瑔:垂直全环节里去解决医生的痛点

  专注于医疗器械设备、医疗诊断等领域的投资。他在知名风投公司积累了多年杰出的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经验。他主导投资的医疗健康项目包括瑞奇、Bonovo、星童、JenaValve、Axonics、珠海迪尔、上海澳华、杭州雅恩、肿瘤资讯等。

  1、好的移动医疗项目,要能让医生自由职业,并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学术水平,分级诊疗的效率。

  2、做垂直全环节的项目,在垂直领域里面我们认为肿瘤最有机会。

  3、移动医疗项目最关注的应该是医生的痛点,钱少、活多、学术提升。

  肿瘤资讯王珏:药企营销,传统弊端+互联网优势

  肿瘤资讯的创始人和CEO,曾在著名的制药公司任职,而且在肿瘤药物市场经营多年,2015年创办了良医汇-肿瘤资讯平台,致力于肿瘤医生和患者的科学权威信息服务。

  1、医生的服务价值被低估了,所以找商业模式,不能在医生身上找。

  2、制药企业通过医药代表、学术会议等向医生传递信息的方式存在弊端。

  3、互联网信息传递、处方药网售、医保等打通,药企在互联网上的营销非常大。

  4、一个经常和药企沟通的活跃的独立第三方平台就可以成为药企的e-Marketing平台。

  联想之星陆刚:移动医疗支付方来自三方

  2004年加入联想控股,从事创业投资与管理业务。2009年,加入联想之星负责天使投资业务。投资的医疗健康领域项目有阳光易德、天津微纳芯、苏州派格、燃石医学等。

  1、医疗领域未来的支付方有保险、自费、厂商。

  2、扶持社会医疗,患者享受的更好服务与自费有关。

  3、移动医疗需把控好商业模式的切入点和未来的演进路径。

  “星动享医汇”创投营公开课的第二天。今天的分享嘉宾来自很多不同领域,有平台型,也有垂直型,还有智能硬件型。观点很多,很全,很犀利,所以一起来看看精华版。

  蓝驰创投陈维广:互联网医疗项目,要以解决医生积极性为前提

  1、我们都倾向于优化现有的生态和流程。但很多时候创业成功肯定不是原来的马车,而是一种颠覆。马云的成功就是跳出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链条。

  2、我最大的体会是很多创业者知道医疗生态有很多机会,但大部分的思路还是传统的思路,所以会面临很多挑战。

  4、马车有可能是没有马的,医生在医院动力不强,是因为医生的积极性没有跟治好患者的病这个结果挂钩,这个链条就永远处于扭曲的状态。

  5、无论什么项目,都要解决医生的积极性,而且这个积极性要与你所服务的医生是有关系的。

  6、我比较看重在院外创造一个生态,如果你想要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你就要创造新的服务模式。

  7、做项目,首先要找准公司的定位,通过具体的指标评测会对企业的定位有更清晰的了解,也会帮助你探索更合适的商业模式。

  8、患者与患者是社区的模式,医生与患者是诊所的模式,医生与医生就是转诊的模式,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的模式。

  9、移动医疗公司的主要合作方有药厂、保险公司、智能硬件厂商。

  10、移动医疗被认可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被普遍尝试的模式有三类:帮药厂采集用户数据,推荐药,做广告;HMO模式;医患关系,从患者端收费,这三种模式都能盈利。

  微医集团芦子贵:互联网医疗的四象限和四字经

  1、医疗服务有四象限,包括:用户、医生、机构和医院。

  2、我们企业的四字经是“用户至上”。从一开始,就采用全部免费模式,和医院打通服务。从策略上讲就是专注、打透、规模。

让互联网医疗创业走下去的100句良言

  3、分级诊疗和团队医疗是微医近几年一直在做地,团队医疗连接了医院也连接了挂号的医生。在团队医疗的体系上面,又构建了分诊的体系,包括医联体组织也在我们的分诊体系上有所成长。

  4、做互联网医疗的四字经:严谨创新。

  复星医药许谦:互联网医疗还会有大平台出现,而且不止一个

  1、资本的趋冷,PE的速度放缓,小的天使机构,募资和投资都会受到影响。从趋势上来看,对投资链条的影响会逐步传递到早期投资。

  2、医疗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还会有大平台出现,产业链太长、环节太多,出三五个也是可能的,但不会简单的重复,如果再做类似于挂号网、春雨的项目,没有模式或技术上的创新,赶超很难。

  3、互联网医疗是跨界领域。项目和创始人、团队DNA、自身属性相关,对创业者其中没有高低之分,都有价值,关键是发展速度能否达到预期和既定目标。

  4、互联网属性的项目,模式轻是把双刃剑,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值得探讨。

  5、公司价值高低和创始人的背景不一定成正比。我个人不认为医生创业就比其他人做互联网医疗创业最终更有优势。

  6、我认为互联网医疗领域,未来在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放开、商业保险与第三方支付等方面都有很多机会。

  维梧曹弋博:三核心,三趋势

  1、相对其他的移动医疗项目来说,医美是一个更加贴近用户的产业,因为其他项目针对的是病人。

  2、医美是维梧资本一个钟情的领域,但之前基本上都是从技术上切入的。

  3、中国的美容整形市场痛点有:市场推广费用很高;医院的评价机制不足;整形机构的规模差别过大。

  4、医美平台的核心机制,一是要做审核医院医生资质的工作;二是要解决信息的不对称。三是整合整形机构资源。

  5、中国医美市场有一些独特的发展趋势,比如我们的用户年龄偏小,中国的医疗整形50%是基于20-35岁之间。另外,微整形是医美市场的一个主流,很多从用户体验这个点切入。第三就是大家的社区分享意识比较强。

  6、医美目前受投资方关注度颇高,但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无法控制线下过度推销的发生,服务标准不明确等。

  更美刘迪:做医美,医院、医生、用户的同与异

  1、更美定义的是消费医疗市场的领域。医院或是医保不承担的,健康的人愿意为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好而购买的健康医疗服务,包括整形、齿科、男科、妇产科等,是消费医疗市场。

  2、如何将中国最好的整形医生吸引到平台上来,我们做的就是关注医生和医院还有用户的需求分别是什么,而互联网医疗平台能够帮助几方获得资源。

  3、整形医生的独立性较强,对他们来说,带来客流和利益是最重要的。更美想到的是把行业中最牛的医生搞定,我们搞定的第一个就是中国整形行业的大佬。

  4、做医美平台,对医生,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对这个行业的尊敬,以及对他们的帮助。而对于用户,要让用户知道这个项目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

  5、现在的用户非常难找,我们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们的用户聚在互联网的哪个领域里面。对我们来说新浪微博是性价比最高的找到用户的途径。另外,我们对数据要很敏感,了解各个平台的性价比,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台。

  联想之星陆刚:医院没有打通,医生要动起来,而医患矛盾也不是单纯的沟通问题

  1、资本寒冬是不是到了。我个人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医疗到底有什么痛点,移动医疗能解决什么问题,移动医疗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2、对于移动互联来说,是高频消灭低频,就像滴滴打车最后覆盖酒后代驾。

  3、互联网应用就要做流量,虽然转化率低,但每个病人的价值高。

  4、移动互联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但医疗在全世界各国都不是一个能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毕竟要兼顾社会公允性。

  5、在医疗领域,his、电子病历投入也不低,但是各家医院做自己的,互联互通的问题目前都没有解决。

  6、医生要移动起来,中医是最容易移动起来的,但他们的思维是最传统的。

  7、医患矛盾不是单纯的医患沟通问题。这其中有社保、商保、支付与控费问题。

  8、移动医疗要树立这个观点: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利益格局的打破与重构,目前很难打破“大三甲、大主任、大医保、大药企”的基本利益格局。

  9、统一战线,不要轻易多处树敌,找对敌手聚焦打击(势小但利厚),不妄谈颠覆,合纵连横找到友军。

  10、围墙是公立医院的围墙,公司的定位究竟是在围墙内,还是围墙外,还是要翻墙。围墙内肯定会比围墙外复杂,第一波发展起立的公司肯定是围墙外的。

  11、医疗行业不太容易死,只要你找到比较好的解决痛点的模式。离钱近是好事,但要有所取舍。去扭曲化是联想之星的一个价值观,保护自己就是跟正道的力量站到一起。

  12、做商业模式的时候,持久战的时候首先要活着,要把握发展节奏,善用资本力量,烧钱适度,要学会比别人烧更少的钱达到与别人同样地效果。

  13、未来三大付费趋势药企、医保、自费,医保控费,药企有动力,病人自费比例会提高。

  14、定位:做垂直,做特色,精耕细作,做出足够的特色,确立立足之本,不妄谈平台,平台的出现,往往是时运相济。垂直是很有市场空间的。

  易加医许逸:互联网医疗四不做

  1、互联网医疗每个跑道都很拥挤,有不同的入口。所以我们团队有“四不做”,不做大而全,不做门槛低,不做弱需求,不做圈用户但是不盈利的项目。

  2、肿瘤领域是一个理想的细分市场,这个市场痛点很多,竞品不多,市场足够大,增长曲线很明显,有足够高的壁垒,用户对价格完全不介意。

  3、肿瘤患者诊前诊后并不绝对,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诊前低频和诊后封闭入口的问题。

  4、解决低频,我们用优化诊后的功能;建立壁垒,用比较重的商业模式,当面邀请医生,线下获得用户,后台重度参与。

  5、处于早期的项目,盈利模式最好暂时不考虑和药厂合作,因为药企要求非常高,常常把你的项目变成量身订做的。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最快速度爬到对面的山顶上,路上有钱不要捡。只有非常方便的钱才可以捡,只要要花力气的都不要捡。

  6、垂直领域可以发掘比较多的盈利模式,比如,医患服务的模式,对接资源的用户需求,小数据分析等。

  微纳芯王战会:分级诊疗的问题就是基层医疗的问题

  1、我们做的是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未来几年可能还有基于微流控技术检验的设备到临床来,甚至到家庭层次上。

  2、传统上做分析以前就是用瓶瓶罐罐来做,现在把分析反应的环节转到微流控来进行,把配套的设备做得非常小,便携的,带在身上也可以,这是它的最大的优势。

  3、分级诊疗,首先就是解决基层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二是专业检验设备的使用。如果能够把非常专业医疗级的治疗硬件和线上医疗结合起来,把专业的检验设备和线上的医生诊断结合起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春雨医生毕磊:没有一成不变,互联网要快速试错

  1、移动医疗是从盈余到重构的过程。整合患者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需求对应医生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服务。

  2、互联网企业一定是快速试错的,颠覆者定律,在未消费人群中发掘新的用户,创造新的需求。在新的价值体系中分析有才有新的增长空间。

  3、保险、政府、医院、医生,零售药店构成的医疗体系中,我们看到的医疗机会:轻问诊(重造价值网络)、自诊(利用人工智能)、私人医生(重构医疗流程)

  4、对分级诊疗的理解:中国没有全科医生,中国只有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关系,没有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因为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所以分级医疗体系不健全。

  5、春雨O+O医院模式,即线上线下是合作,非导流的模式。流量方式不是很好的价值,而合作模式,是有服务价值的。

  6、中国保险业发展得不好,健康险是补充险,健康险的不同是很难通过精算得到。另外三甲医院太强势高中低所有服务集中在三甲医院,服务无法管控,也无法优化,保险公司也没有话语权。

  7、创新的团队是从0到1的团队,医药行业模式复杂多变,移动医疗平台的双向补贴模式更为复杂、昂贵,复合型团队难以组合,真正的指导是经验互补,成功的唯一因素是人。

  8、中国的商业模式,就是以药养医,从流量变现转化为用户运营,创建用户为导向的产品使用场景,让商品售卖成为商业服务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终点。

  9、用户需要的医疗服务:症状获取是诊断疾病的前提;精准医疗有助于诊、疗分离;治疗可以通过专业化平台提升效率;线上医疗服务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匹配线下医院合理利用资源;利用数据监控实现个体化医疗。

  10、重构线下医疗服务:患者+医生,春雨空中医院;患者+医生+医院:春雨诊所及春雨医院。

  红杉资本陈鹏辉:创业者改变世界,投资者必须了解创业者

  1、作为一个投资人,真正改变世界的是创业者,是企业家。所以应该反过来,投资人应该了解的是创业思路。

  2、好的资本不仅投钱,还能对接好的资源。

  3、任何一个新技术在刚出现的两年,大众和投资人都会过高估计这个技术的普及率以及带给世界的影响,后来会发现其实新技术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认为这个用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也都是适用的。

  4、互联网医疗资本寒冬论的时间轴应该拉长些,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独角兽的企业出现。有快速学习能力的企业,快速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的企业,快速解决用户痛点的企业肯定会成功。

  5、互联网医疗不用过分悲观,再过3年5年找对方向,也许并不迟。企业家不用担心投资人如何看互联网医疗,改变世界的是创业者,而不是投资人。

  6、当前民营医院的就诊量还比较低,但多点执业、医生集团,以及移动医疗,都会给民营医院带来很多新的发展动力。我不知道民营医院将来会占中国整个医疗服务的百分之多少,但是一定比10%更高,我希望是50%或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