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近年国家投入不断增加对中医药发展的倾斜,截至2010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累计涉及中药发明专利23,348件,年增长率为23%。 然而,中医药创新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此前发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及标准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日前强调,应积极将其他相关领域成熟的技术成果和方法引进、运用到中医药研究中,与中医药理念相融合,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方法学体系。 “与化学药相比,中药的化学实体是多种成分(组分)的集合体,但多种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分子群并不明确,中药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中国药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新药筛选中心主任张陆勇教授指出,从药理毒理方面看,中药存在种种疑问,如组分较复杂,有效或毒性成分不清;药物的“有毒”“无毒”多基于经验积累;中药长期潜在的毒性问题仍需研究;全面药理毒理研究的可借鉴文献少。 纵观国际药物创新,大都需要较为深厚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持,或对疾病认识有一定新突破。因此,不少学者指出,目前国内新药研究进展不很明显,与国内医药卫生领域研究缺乏突破性成果有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叶祖光强调,中医药有其特殊之处,需要理解和挖掘中医药临床多年积累的知识。他指出,国内上市的中药很多,但大都缺乏对其优缺点的进一步研究,难以针对缺点进行改良和创新,也是导致中药研发乏力的原因之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