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石家庄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的核心力量之一的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和国内临床信息系统领导品牌麦迪斯顿公司正式签署《加速胸痛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通过此次合作备忘录的达成,三方将致力于优势互补,加速中国胸痛中心的建立,以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救治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和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每年约新增60万急性心梗(AMI)患者。AMI发病急,救治急,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然而,由于院前急救体系不完善,院内救治流程不规范,基层医院急救水平有限等原因,我国95%的AMI患者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死亡率超过三分之一,其中近一半死亡发生在院前。

  2015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强调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政策,提升各级医院心脑血管病的急救能力。目前,全国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有63家,需要进一步加速胸痛中心的培训和认证工作。

  作为打造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的核心力量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将加速胸痛中心认证和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规划。在此次会上,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均强调,我国AMI早期识别和诊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但要加强临床医师自身水平,更需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完整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上建立起完整的胸痛救治机制,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和急救网络的对接。而信息化和数字化改造对于胸痛中心和区域急救网络建设的有积极推动作用,应当被广泛推广。

打造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怎么说

  将信息化和大数据融入胸痛中心的建设、质量控制以及区域急救网络的构建,是改善AMI救治流程和患者结局的新思路。对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信息化改造可以帮助医院完善胸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现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绿色通道的信息共享和无缝对接,节约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通过对胸痛数据的分析,也能够实现对胸痛中心运行质量的持续监督和改进。

  对于胸痛中心和区域急救网络的信息化改造,我国已有成功经验。例如苏州市成功探索出区域胸痛协同救治模式,通过协同三级医院胸痛中心、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实现了患者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急救数据共享以及院间转运体系和院内急救体系对接,使总体急救时间缩短为80分钟,急诊PCI数量稳定上升,患者满意度提升。苏州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和急救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将联合阿斯利康中国和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未来三年内推动1000家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和认证工作。相信借力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AMI急救机制,将促使更多AMI患者得到及时、规范地诊疗,从而早日遏制急性心梗死亡率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