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疗信息系统推动医院数字化到互联网诊疗平台加强医患之间互动,从炙手可热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到苹果公司正推出的医学研究开源平台,这些高科技医疗手段正在走进寻常生活,解决很多曾经无解病症,圆百姓健康长寿之梦。

  或许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智能医疗的不断进步,疾病将变得不那么可怕,所有人的生命质量将更可控,也将有可能轻松活过一百岁。

  医疗信息系统

  IT 技术和医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产物,叫做“医疗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HIS)。它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目的就是为了以更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善医疗质量。

  看病流程电子化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精益医疗”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又有人提出了医疗价值流的效率改善方法。而在这些理念指导之下的成品,又正好借助了当时IT技术的大腾飞,成就了医疗信息系统的诞生。

  作为患者去医院看病时,门诊就医的整个流程最容易让人切身感觉到HIS的好处。目前,在很多大型医院,患者挂号后就只用坐着等候电脑排号,叫到自己的号时便进入诊室;医生问诊后在电脑上开具处方,处方直接记录在病人的电子病历上,同时传送到收费处与药房;病人凭诊疗卡交费后,就能直接在药房等候取药。然而,在几十年前,人们看病可不是这样方便:挂个号要工作人员到病历架上从海量病历中找到专属于你的那份;检验结果出来后要检验人员声嘶力竭地大喊某某某过来拿报告;配个药药剂人员要在宽大的库房中上蹿下跳……

  病人在医院经历的所有流程,从住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药、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手术,到出院结账,都可以用移动技术加以优化。这一切都是医疗信息系统带来的巨大改变。

  医生拿iPad查房

  以触屏电脑为代表的手持式电子产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通讯习惯,现在更改变了医生传统的查房模式。目前国内一些试点的三甲医院正在采用iPad实现无线移动查房。

  打开医生查房的iPad主界面,病区患者按床位依次排列,性别使用男女头像区分一目了然,同时患者的各项信息更是详尽准确。点击患者进入下级菜单,首先显示患者有无过敏药物名称,其他如病案首页、生命体征、医嘱浏览、病历文书、检查结果、查房记录等项目一应俱全。特别是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呼吸出入量等情况都实时显示,使医生不会疏忽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每位患者手上佩戴了一条条码环,护士只需用iPad一扫,就能看到这位患者的个人资料和需要处理的医嘱。而以前,医生查房时都要把病历推车推在身边,病人的病历都在里面,要看患者资料通常要在整本病历卡壳里翻找资料。

  这样的移动查房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联网,终端又薄又轻,信息量却大大多于一车病历卡壳,只要在医院大楼内,可随时随地获取患者信息。当然,Ipad查房并不能称为跨时代的创新,它是基于HIS系统的微创新——利用微终端整合各类信息,其本质是HIS的无线化,代表了效率的提升而不是医疗实践方法的变革。

  互联网诊疗平台

  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

  医患交流分享信息

  互联网使不同领域的人才聚集到一起,医生群体也不例外。网络论坛上有不少医生在进行医学技术上的讨论,十几年来汇聚了大量相对高质量的医疗资源。除医-医交流之外,患-患交流的病友社区和医患交流也使信息分享更畅通。

  2013 年,一个专门针对病人建立的社交平台“病人如我”面世,它为病人和研究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并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自测工具。在这个开放性的科学平台上,患者可以测量自己疾病的治疗进展,而且研究人员也可以获得他们的医疗数据。目前,医疗数据一般由私营企业拥有,被信息安全法律严密保护。

  距离不再妨碍治疗

  远程医疗的概念最早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它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

  由马里兰大学开发的战地远程医疗系统,由战地医生、通讯设备车、卫星通讯网、野战医院和医疗中心组成。每个士兵都配戴一只医疗手镯,它能测试出士兵的血压和心率等参数。另外还装有一只GPS定位仪,当士兵受伤,可以帮助医生很快找到他,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得到诊断和治疗。

  远程医疗可以使身处偏僻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患者获得良好的诊断和治疗,如农村、山区、野外勘测地、空中、海上、战场等。

  在家可上“云医院”

  “云医院”的概念,其实是远程医疗的一种延伸。通俗来说,它的本质是一家网上医院,患者一改过去看病必须到医院挂号排队的做法,只要轻点电脑鼠标或者是动动手机按键,就能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完成对疾病的诊疗,甚至是拿到医生开具的药方,然后去附近的药店买药治病。

  这个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城市健康平台,正试图在解决现有医疗卫生系统性问题的同时,用互联网手段放大现有医疗资源,成为面向全世界的“无围墙”的医院联合体。

智能医疗强势入侵 健康百岁将成可能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云医院”在现实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的“云医院”还只能是对传统实体医院的一种有益补充,而无法完全代替实体医院。

  可穿戴医疗设备

  从前一段时间炙手可热的JawboneUP智能手环,到Google眼镜,再到最近刚刚发布的Applewatch,可穿戴智能设备热潮新起。而这些智能设备也逐渐涉及健康与医疗领域,使人们可以监测自己的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等数据,甚至对一些疾病进行干预。

  测健身时健康指标

  2013年,美信公司试制出了嵌有多种传感器、能够测量生命体征数据的T恤,称之为“Fit衫”。Fit衫利用内嵌的传感器来测量心电图、体温及用户活动量等。

  为了开发出更创新的健身监控装置,TI公司提出了一系列以创新方式提高整合度、降低功耗,并拥有智能连接的组件,让健身装置更灵活,价格更实惠。例如,心跳/健身监控装置可衡量一个人的运动量和速率。通常情况下,手表或腕戴显示器可用于控制并提供反馈。

  智能设备简单测病

  目前,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很多患者在家中检测出所患疾病。近日,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廉价的智能手机配件,使人可在15分钟内自检出梅毒和HIV两种病毒。这个小而轻的装置由一个包含了一次性测试版的芯片构成,测试版中包含了测试所需的试剂。

  不久前,一款新诞生的智能胸罩可以帮助女性轻松检测出乳房是否存在癌变的可能性,由于乳房当中肿瘤组织温度高于正常组织,这款设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可以与医生或用户的移动装置进行通讯,使得癌症检测更快。

  同时,未来的隐形眼镜也可以时时监控血糖和血压。眼泪的产生是有实际用途的,当中蕴含着种类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告诉医生你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在诊断和管理糖尿病和心脏病这样的健康问题时,眼泪可以替代血液样本。

  专业设备仍待发展

  回顾历史,其实所谓医疗可穿戴设备其实早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比如常见的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都可以携带在身边,事后使用电脑读取数据进行分析。此类产品可以称为电脑时代的第一代医疗可穿戴设备,其专业性毋庸置疑,但是舒适、美观、易用、亲民性显然不怎么高。

  未来的专业医疗可穿戴设备需要往小型化、智能化、可穿戴化方向发展,这样有助于患者低成本地监测自己的疾病状态,同时帮助慢性病患者积累长期健康数据,以避免传统疾病日记(血糖日记、血压日记等)的不良依从性。

  医研开源平台

  本月10日,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上除了AppleWatch广受关注之外,低调出场的免费且开源的医学研究平台ResearchKit(研究顾问)却显示了苹果试图打造一个“平易近人”的普惠性医疗生态的雄心壮志。

  专门收集患者数据

  ResearchKit 是一个开源平台,旨在帮助全球的研究者们收集患者数据,促进帮助医疗研究。苹果前期利用ResearchKit与五家专业医疗机构联合推出的App可用来判断或预防乳腺癌、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相信通过这些努力能够让iOS设备成为医疗诊断的有效工具,扩展智能手机的应用范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切切实实地将个体的微小力量聚集在一起来促进医学研究的进步,而且这些努力也终将反馈并造福于我们自身。

  7亿用户数据库

  通常来说,有价值的医学研究大多都是需要耗费研究人员数年之久的心血、需要成百上千病例的调研实验。目前苹果公司拥有全球7亿个iPhone用户,如果把这些用户都号召起来参与到研究中去,就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病患,接触到医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特例病情,这无疑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疾病。

  减小样本偏差性

  同时,传统医学研究中存在一项固有的弱点:样本的选择性偏差较大。而当研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那么就可以把选择性偏差控制得尽可能地小。开源免费的医疗平台 ResearchKit,意味着全世界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这项造福社会的研究中,不论你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ResearchKit都会一视同仁。

  准确性大幅提高

  ResearchKit 与多方权威机构通力合作,使它的数据准确性也高出了大多数的可穿戴设备。首发的五款App,均是使用了“调查问卷数据录入”的模式,例如说将会借助 iPhone的加速计来统计用户的走步数。当然,如果你配合了苹果家的可穿戴设备AppleWatch,它还能够同步记录用户的心律数据。除此之外,针对帕金森病的mPowerApp还可以通过手机触屏来记录用户手部的颤动情况,以及通过麦克风来统计发音抖动(这些也都是判定帕金森病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