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计委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督促各省按照《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下称89号文)的有关要求,尽快确定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提出将控费目标逐级分解到各地市(县市)和公立医院;力争到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结合89号文提到的‘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考虑,中药饮片行业或迎来‘腾笼’机会。”广东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被优待的中医药
细读去年下发的89号文会发现,这份以控费为核心的文件,对中医药“网开一面”。除了把中药饮片从药占比中剔除外,还提出“在规范日间手术和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日间手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
当然,对中药饮片的“放松”只是相对的。89号文强调要对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有所规范,要加强中药饮片合理应用监管,并建立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5月印发的《全国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专项检查方案》也重申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加价率控制在25%以内的政策规定。
其实,近年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并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等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文件,提出将中医药纳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大力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应用和创新。据方正证券研究人士分析,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将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
从数据上看,中医药服务突破了过去仅限于中医院的局限。据悉,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设有中医临床科室的有3896个,较“十一五”末增长了5.1%,占综合医院总数的82.2%;床位数共66889张,增长了38.4%;中医临床科室门急诊人次10114.9万,出院人数178.7万人,分别增长了25%和58.3%。全国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设有中医临床科室的占总数的36.5%,设有中医病床的占17.5%,中医临床科室门急诊人次732.1万,年出院人次31.9万人。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力争到2020年,所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室。
产业链整合机会
开展中医药项目的医疗机构增多,无疑将带动上游中药产业扩容,紧密对接中医药房的中药饮片尤其突出。
尽管中药饮片由于不取消25%的加成率、没有医保控费的压力,但随着新版GMP认证、高强度飞检等监管的加强,行业壁垒提升,市场出现重塑机会。事实上,近年主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药企业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种植、制造和物流基地。而康美药业、香雪制药等产业龙头也已做好中药全产业链相关战略部署,并在不断推进。
以康美药业为例,该企业的智慧药房已在广州、深圳建立了城市中央药房,已与8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系统对接并正式运营。后续将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区大力推进。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胡延滨表示,启用智慧药房后, 患者大大缩短排队等候的时间,减少了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而医院也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患者滞留率,改善了当前人满为患的情况,减少了大量药品储存损耗。
“自2015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服务30万用户,累计服务80万人次,日处理处方量上万张。”康美药业副总经理李建华在智慧药房项目上线一周年公布上述数据,但其实,智慧药房给这家传统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带来的远不止这些。日前康美药业披露的与云南省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就包括支持企业利用自身成熟经验,在云南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 “互联网+医疗”项目——囊括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智慧药房。银河证券分析人士指出,对康美药业来说,智慧药房更像是一个销售渠道,整个模式目前的变现点在于增加公司中药饮片的市场份额,而其他公司很难实现中药饮片的全产品覆盖,利润相对较小。智慧药房能有效地提升康美药业中药饮片业务的市场份额,并与公司当下所进行的以及未来即将布局的多项业务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不难想见,未来随着中药饮片行业质量管理全面规范化、新版GMP认证落地,目前行业高度分散的现状将会改变,企业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并购将持续活跃,多家上市公司在中药饮片行业跑马圈地仍将继续上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