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精卵到一抔黄土,生命的整个过程都将被记录在数据轨迹里,它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就医的便捷、自我管理、个性化治疗,还将推动生命科研的进步,这样的一份医疗大数据,即将到来。
数据轨迹解决医改难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实现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国药品招标采购业务应用平台互联互通,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分级开放应用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建成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适应国情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
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进行了七年,但是不少人还是抱怨看病难,不少医生还是一号难求,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不互认,医保报销困难重重,而这些问题,未来都有可能被大数据迎刃而解。
“当前很多患者不管是什么病,都涌到大医院,导致原本针对疑难杂症的医院和专家,每天都要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来诊断感冒发烧,这其实是在于我们的体制没有一个很好的分流,老百姓对医学健康知识的匮乏,所以才导致今天看病难依然存在。”一位医改专家向记者表示。
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感受,仍然是医改的一个重要领域。
“未来,如果能够把老百姓就医的数字医学足迹很完整地记录下来的话,可能也有利于构建一个预防、治疗、康复和自我保健管理一体化的电子云服务,也就是老百姓以后去看病或者有不舒服的时候,可随时在社区就能解决问题,其他问题在就近的医疗机构,一些难点的问题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分级诊疗这种方式更加好一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司副司长张锋表示。
《指导意见》首先将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部门、区域、行业间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二是集成医学大数据资源,构建临床决策、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支持系统,拓展公共卫生监测评估、传染病疫情预警等应用。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等便民惠民应用,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三是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立健康档案等基础数据库,规范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严格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准入,建设实名认证等控制系统,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大数据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既关系到医疗,也关系到民生,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领域,所以非常重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该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特别广,有惠民方面的健康医疗服务的数据、卫生政策决策的数据,还有科学研究的数据,比如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个性化预防都需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会主任委员代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代涛表示,这是三个大领域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隐私保护特别重要。在健康医疗服务中,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分级诊疗等健康咨询、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这些都需要健康医疗大数据。另外,在决策方面,医院的临床决策支持、行政的决策支持,都离不开数据支持,原来都是报表数据,现在都是事实生成的数据。科学研究方面,精准医学是医学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和发展趋势,精准医学未来是颠覆性的创新,包括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
融合贯通面临挑战
在大数据发挥作用之前,最先起步的是大数据的融合贯通。虽然当前每个医疗机构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融合贯通并不容易。
“每个医疗机构对医疗信息的标准都不同,虽然这么多年来一直提倡要标准统一,但是至今没有统一,所以大数据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规范病例标准,同时医生随意写病历的情况也需要修正。”一位医疗信息的专家向记者表示。
毋庸置疑的是,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布局看,无论是个人就医、保健、医保、科研都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通过这个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解决医改难题、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已经“时不我待”。
事实上,医疗信息化的工作2009年就已启动。“现在终于到国家级文件推进平台开发了。通过平台开发促进信息共享,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和一个发展策略,跟其他国家相比也不一样。”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介绍称,“但是,要做到‘统一’、‘权威’,压力还是很大,因为平台主要作用是一种实现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的作用,不同的系统,再大也不可能包罗万象。”
“医疗数据做完了,也管不了社保的信息,即便管得了本地信息也管不了外地信息,但是患者是移动的。正是由于这种特点,需要通过平台来实现这种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多功能插座,无论什么样的插头,你往这儿一插,电就可以过来,这就是平台的主要作用。”王才有称。
当前,各级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但是面临统筹规划不够、数据融合共享渠道不畅、产业自主创新实力不强、运行机制缺乏、政策法规缺位等瓶颈问题,亟待集聚各方合力、顺应新常态、探索新模式、创造新业态、建设新机制。
“融合存在很大的困难。第一个层面是保证互联互通,第二层面是机制、体制政策的问题,是保证参与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位、付出和收益,要让他们责任和权利一致。”代涛表示。
代涛解释称,目前国家对于实施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除了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还要抓紧资源目录和标准规范的建设,重视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另外还有非常难实现的一点是体制,包括它的利益机制,为谁所有,为谁所用。健康信息的生产者、使用者和当事人,这三个层面中,生产者是医院,使用者可能是企业,其中的利益分配非常重要。”代涛表示。
如何让躺在医院的那些信息活起来,如何调动拥有这些信息的人的积极性,将是促动大数据融合的关键。代涛认为:“需要通过在一些重要的领域推广应用,形成示范带动,让大家看到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如何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降低成本,如何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的,如何为政府决策提供事实的支持数据,然后才是组织实施。”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机制、资源共享的机制。这个事情很好,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跟每个人关系密切。你自己的生命周期,基因的诊断,这个非常有意义,这只是开始,通过这个文件的发布,后面再配套文件。”代涛表示。
事实上,创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领域的作用,它已成为经济增长点的“新领域”。从全球情况看,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是当前重要趋势,欧美国家已迈出实质步伐。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技术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14%以上,移动医疗市场增速高达20%以上,大数据将会撬动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健康产业、医药、金融、物流、养老、保险、教育、健身等产业潜能释放。
张锋介绍称,未来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基础工程、应用开发和运营服务。鼓励政府与企事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政府应用和社会应用相融合。发挥已设立的有关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