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押韵、排比,文采斐然。药价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第二大毒瘤。诚然,这个段子有夸张,但却能非常准确地勾勒出中国医药市场形象。
上篇《看德国是如何用工匠精神管理药品价格的?》谈及为何我国药价改革风雨兼程十多次仍收效甚微,而德国却以工匠般的严谨精神使药价合理,让利于民。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药品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各国都采取措施以保障优质可靠的药品供应。
药价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在我国尤甚!!!
看完德国,本期再来看看人家英国如何用 "管控涨幅 鼓励创新" 八字决管理药价的。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药价管理,一方面控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预算增长;另一方面鼓励创新,为制药产业研发投资提供合理的回报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测算,药品支出占英国NHS总支出的12%左右。按金额计算,专利药和仿制药的比例约为70:30;按数量计算,专利药和仿制药的比例约为40: 60。总体上,英国药品价格管理的载体是NHS的偿付价格,NHS偿付价格按照专利药和仿制药的划分采取不同的价格管理方式;专利药价格由药品价格调控计划(PPRS)管理,而仿制药价格则是政府基于市场竞争的结果来确定。
一名当地居民从北伦敦地区一家药店中买药。
在英国最具社会福利性质的"全民医疗服务制度"(NHS)中,政府实施严格的医药分业,国民在享受免费就诊后,需持医师开具的处方到药店自行买药(与德国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就呵呵了)。在这一框架下,英国建立了针对NHS涵盖药品的"药品价格管理体系"。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一直承担着保障英国全民公费医疗保健的重任。
这一体系的核心是英国卫生部与英国医药行业协会共同签署的非合同性协议。其目的在于确保NHS能够在合理价格范围内获得高品质药品,同时确保医药企业有足够的收益来推动新型药品研发。最新的"药品价格管理体系"于2014年1月1日推出,对2014年至2018年药品定价作出了规范。据此,英国医药企业自由决定是否与卫生部签订这一协议。当前,加入这一协议的英国医药公司基本上提供了英国全民医疗服务制度中90%的药品。
专利药价格管理:向价值定价转变
自1957年以来,英国政府依据药品价格调控计划(PPRS)来管理专利药价格。药品价格调控计划由卫生部与代表专利药生产企业的英国制药行业协会(ABPI)协商制定,具有法律效力,每5年协商一次。药品价格调控计划涵盖所有获准在NHS中使用的专利处方药。
按照该计划,政府采取两种方式对专利药价格进行控制:一是通过利润控制间接管理药品价格;二是直接管理药品价格。
利润控制的核心是要求制药企业将超额利润返还给NHS或降低价格,即由卫生部对年销售额超过2500万英镑的专利药企业进行年度利润评估,如果超过目标利润(资本收益率为21%) 的控制上限,则企业应返还超额利润或降价;如果企业的利润水平只有目标利润的40%或更低,企业可以要求提价以使其利润达到目标利润的65%。
在利润控制的基础上,英国政府主要通过降价计划对药价进行直接管理。但是,由于政府难以准确核定制药企业的总体利润水平,并且降价计划是针对企业供应的所有药品的平均价格,所以利润控制和降价计划对药价的控制力度较小,并不能发挥价格的基本功能,也不能很好地兼顾促进创新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
因此,真正对控制药品价格发挥作用的是全国健康和诊疗卓越研究所(NICE)对新上市药品进行的成本-效益评估。名义上,制药企业可以对专利药自由定价,但由于NICE以"质量调整生命年"为主要指标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其结果直接决定了新药能否获得进入NHS的推荐,因此制药企业必须考虑到定价过高将可能使其专利药得不到NICE的正面评价而影响销量。
仿制药价格管理:基于市场竞争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称,NHS通过管理仿制药的偿付价来降低药价总水平,从而达到控制预算过快增长的目标。在仿制药偿付价格的确定上,英国NHS采取M产品定价方法,即依据制药商的加权销售价来确定偿付价。
一是既采集制药商的销售价格数据,也采集批发商的采购价格数据,并相互验证;二是根据NHS预算,为社区药店确定一个合理的整体药品利润水平( 目前为每年5亿英镑)。根据制药商销售价和利润分解,确定最终偿付价格。
事实上,英国的药品价格定价系统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型。
2014年之前的药品价格管理体系,往往限定所有药品的价格和利润上限。比如2005年至2009年医药价格管理体系规定,当特定医药企业的药品销售额超过100万英镑后,应将药品价格总体下调7%。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可以选择统一下调所有药品价格,也可以选择在不同药品之间作出不同幅度的价格下调以实现总体价格的下降。在利润控制方面,政府和企业同意将总体利润空间控制在17%至21%,并将超过协议规定的部分利润返还给政府。
在最新的药品价格管理体系中,如果特定企业销售的NHS所列药品总额超过3500万英镑后,其有义务向政府提交年度销售量、费用、资产以及利润等数据报告。卫生部会强行要求此类企业中的20%提交全面的报告,帮助政府深入了解市场情况。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财政紧张,同时避免微观层面干涉医药企业经营,英国卫生部把价格控制政策的核心调整为控制NHS在药品开支方面的涨幅上。如果NHS药费开支超出了此前预定的上限,多出部分将通过资金渠道回流至卫生部。
2014年至2018年,英国卫生部总体确定的药品开支增幅非常有限。在2014年、2015年,NHS冻结医药开支,在2013年的支出基础上不作任何总量提升。在2016年、2017年,全民医疗服务制度医药开支每年增幅为1.8%。2018年医药支出增幅为1.9%。为了促进英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英国政府的上述总体支出控制计划将部分项目排除在外。其中包括年收入在500万英镑以下的小型企业、疫苗和流感用药的核心供应商以及所有医药公司在近期推广上市的新产品。
当然,仍有部分企业拒绝加入这一药品价格管理体系。针对这些企业,英国卫生部出台法令要求其在2014年至2018年将药品价格下调15%。英国民众对于这一新的政策模式也是有喜有忧。部分民众认为,在当前政府赤字规模较大、税收增加有限的情况下,新的框架为政府和医药企业之间解决药品价格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总体方案。但是也有民众认为,在政府总体控制药品开支的情况下,这一新的模式意味着医药公司可能获得的收益将更为有限,未来英国民众在获得新型药品和提升治疗效果方面可能会打折扣。英国医药企业界则大部分对这一政策框架表示支持,并认为这些药费开支的冻结是可控成本。事实上,以此为交换,英国医药企业成功获得了政府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进一步支持,通过促进创新药品在英国的使用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