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16:30在深圳召开深圳医改进展媒体沟通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熊煌主持。介绍深圳医改有关情况并和媒体进行沟通。其中,深圳市医改办主任、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通报了该市GPO的设想以及最新进展。

       以降低药品价格为突破口,在保证用药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了深圳市药品集团采购方案,要求药品全市集中采购,预期集中采购降价幅度达到30%以上。目前正在遴选GPO组织。

       GPO采购的药品价格包含配送费,也就是说药品采购的价格就是医院卖出的价格,中间再没有其他环节,让中间环节特别是采购后,医院和药品供应商、医药代表再也没有操作空间。通过这个机制,一方面降低药价,另一方面也是遏制灰色收入和不正之风。

       2015年深圳全市药品采购总量规模是80亿元,按照这个目标,我们期望降低20亿元。降低以后腾出的空间,计划将其中的50%-70%用于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剩下部分直接让利给群众。

       市属公立医院实行通用耗材集中采购,政府招标采购平台上5类低值医用耗材价格联合采购比原来自行采购降低了28%。

       药品集团采购改革。原来大家知道都在省级平台招标采购。目前深圳准备在市级建一个集团采购平台,全市公立医院作为一个集团采购单元,我们制订了集团采购管理办法来遴选集团采购组织。

       跟内地其他地方不同,我们要求集团采购组织是一个药企,它首先对药品整个生产流通环节熟悉,对现在的药品流通价格的情况比较了解。第二,它要达到一定资质,有GSP认证,还要有信息化平台,而且能承担这样一个量。

       为什么30%的降价目标?这也是在调查过程中,部分药企特别是有意做GPO的一些药企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可能的药企降价空间情况。而且这个降价幅度空间不是针对每一种药,是包括基药,品牌药(专利药)在内,总体上能够有30%以上的降价空间,这是我们自行开展集团采购的前提条件。

       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我们还不如在原来的省级平台上采购。当然还要保证质量和安全,我们参考了其他地方的规定,做了一个质量分层分级标准。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保证30%以上的降价幅度。没有达到这个幅度,参与遴选的GPO是不符合我们要求的。

       GPO要承诺,前面是要降价,后面是要保证不要出现药品回扣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制度设计的时候,药品采购价格包含了配送费,同时我们还规定,目前GPO在深圳采购药品的时候,要选取深圳市现有排名前几位、配送量80%以上的配送商,保持配送格局稳定,有利于我们改革推进。

       深圳2010年成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在六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成员,不断增强系统性、协同性。

       第二,优化医改的政策设计。深圳市统筹规划引领医疗资源合理布局,以系统设计完善医改各项措施,逐步完善和健全医改的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的联动改革。

       第三,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12年取消了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同时着力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方式,成立市医管中心。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以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医院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以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医院运行绩效,以补偿机制改革促进医院公共服务最大化。

       第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社康中心院办院管、集团化管理模式下,通过财政补助机制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多措并举,引导群众合理就医,提升医疗资源运行效率。

       第五,加大鼓励社会办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民营医疗发展档次。

       第六,大力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防治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着力建设健康深圳。

       建市36年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持续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人财物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强制度整体设计和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符合深圳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了深化医改的阶段性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市面临构建医疗卫生高地、打造健康深圳、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重要任务,我们需要以改革促发展、以合作聚资源、以创新促提升。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各位专家和新闻媒体,对我市深化医改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宣传,这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继续做好工作的鞭策和鼓励。

       深圳市是第一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深化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目前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深圳市地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服务管理人口接近2000万,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相对不足。

       二、”十二五“成效

       (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增加。

       ”十二五“期间,全市医疗机构增加46.2%,达到3559家;卫生工作人员增加36.9%,达到92682名,其中执业医师增加36.6%,达到29007名,常住人口千人医生数2.6名;床位总数增加66.9%,达到38132张,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3.4张。

       (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深圳市大学少,医学院校更少,为了弥补这个短板,深圳实施了”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通过引进名校、名院、名医提升水平。2014年启动以来,共引进了73个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运营管理医院,并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深圳市三级医院,三甲医院,国家、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数量也大幅增长。

       (三)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

       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方面, 2015年,深圳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占比从原来38.8%下降到32.6%;次均门诊费用218.36元、次均住院费用9117.24元,维持在国内同级城市中的较低水平;居民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下降到19.62%,实现了控制在30%以内的医改目标,也低于医保、社会、个人3:4:3的分担比例。

       (四)市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在健康水平提升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升到70元,各项健康指标也有明显提升:人均期望寿命79.7岁,比2009年增加2岁;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6.18/10万、婴儿死亡率2.02‰;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0.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深圳医改措施

       (一)加大对医改的组织协调力度。

       1、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2016年,深圳在原有基础上调整了市医改领导小组,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区委一把手为成员。2015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已2次专题听取医疗卫生工作汇报,并多次到医疗卫生系统调研,跟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市民代表沟通,多方收集意见。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十二五“期间,深圳财政卫生总投入达599.1亿元,年均增长13.9%,全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达28.5%以上,2009年该比例为17.2%。

       目前深圳市医疗服务体系按照两级架构建设:以市级医院为主体构建区域医疗中心;以区级医疗机构为主体,构建”三级综合医院+社康中心“的紧密型医疗集团。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加快推进48个重大卫生项目建设,规划建设17个区域医疗中心,实现每个行政区有一家三级医院、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康中心的目标;规划建设9个专科联盟,由三级医院和二级、一级医院推进专科联盟建设,通过专科联盟实现分级诊疗和上下联动。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市政府于2015年5月,出台《深圳市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方案》,期望形成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维护公益性。

       今年3月,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5月,出台《深圳市推动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7月,出台《深圳市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深圳市属公立医院专家进驻社康中心开展诊疗服务实施方案》、《深圳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深圳市全面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实施方案》、《深圳市加强社康中心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圳市试点建立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总额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深圳市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改政策体系。

       4.加强标准规范引领。

       市医改办负责协调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细化操作方案,对各区完成医改任务的情况进行督导,对各项医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在全市通报,促进各区互相学习借鉴和整改,形成推动医改的整体合力。政府相关部门着力转变职能,进一步加强规划、标准、制度引领作用。

       (二)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1.调整医疗服务体系结构

       强基层,完善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

       区域医疗中心:主要由市级医院承担,功能定位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平台,承担区域内疑难复杂病症的诊疗服务。

       基层医疗集团:主要解决区域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我们采取”院办院管“或集团化管理的方式,将区级综合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建成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集团化管理模式方面,罗湖区率先于2015年8月成立罗湖医院集团。目前,宝安区也分别成立了中医院集团、综合医院集团。在医院集团的架构下形成一个紧密型的一体化运作机制。主要是构建医院和社区协同服务的格局,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做好家庭医生服务。

       院办院管模式方面,由政府主导、医院专业化管理。政府在社康中心基本建设、业务用房、全科医生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

       举办医院负责,对社康中心实行专业化、一体化管理。通过”院办院管“模式形成了内在天然的分级诊疗体系,发挥医院在管理、人才、技术方面的保障优势,落实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职能。”院办院管“模式在促进专家下社区,促进上下联动,促进诊疗方案一致、用药目录一致、质量保障机制一致方面都一体化的管理优势。

       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让家庭医生成为对接医院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资源,连接医院-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桥梁和纽带,由家庭医生为其解决后续医疗服务流程,真正实现医院-社区服务的有机衔接。2015年,全市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重症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3%以上。

       2.完善分级诊疗引导机制

       (1)实行财政分级补助

       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方面实行”以事定费“机制,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标准,降低对三级医院的门诊补助标准,相应提高三级医院的急诊、住院、科研教学补助标准,形成一个引导普通门诊下沉的财政引导机制。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方面,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70元,目前全国标准是45元。

       (2)实行医疗收费分级管理

       社康中心的收费标准在三级医院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下调20%。对于进驻社康中心开展诊疗服务的专家,按照社康中心举办医院的标准收取诊金。准备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的70元中,拿出其中10元作为全科医生岗位津贴。

       (3)实行医保约束激励

       深圳市医保在引导分级诊疗、引导社区首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深圳市医保分三类:一档、二档、三档。二、三档参保人首诊必须到社康中心并按规定转诊。

       一档参保人到社康中心首诊的,个人账户只需要支付70%,另外30%从统筹基金支付,直接到医院就诊的,则全部从个人账户支付。

       (4)试点建立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

       在罗湖区开展试点,对与罗湖医院集团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30多万参保人,社保部门按照上年度支出总额以及今年预计增支情况,核定今年签约参保人的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定额,并与罗湖医院集团签订总额管理协议,实行结余奖励、超支自付。

深圳GPO最新进展:四大亮点和三点思考

       以此促进罗湖医院集团主动做好分级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试点以来,该院推出了10项家庭医生优惠服务项目,下属35家社康中心的诊疗量增长了62.2%,预计全年可突破300万人次;新增家庭医生签约对象21.89万人。

       (三)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落实对公立医院的财政保障责任

       财政保障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我们建立了”以事定费“、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首先是保证了国家规定的6项(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学科经费、人才培训、政策性亏损以及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立医院财政补助项目全部落实,全市公立医院无负债经营。对儿科、精神科、中医等专科医院实行适当倾斜的补助政策,补助标准比综合医院高。

       2.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

       推进医院管理团队职业化建设,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名校名院运营管理新建公立医院,取消行政级别,由运营方组建专业化团队负责医院运营管理。目前,所有市级新建医院都按照这种模式推进建设。

       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目前,港大深圳医院走在最前面,是新建市属医院的代表。

       试点建立了临床医生专业技术等级评价制度,淡化职称、学历、论文等要素,强化专业技术实力和工作实绩。其中对临床水平评定分为两类,一类是临床技术专业人员,另一类是实验室科研人员,有所区别。

       健全总会计师、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制度。三级医院按要求设置总会计师,负责医院财务和资产管理事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情况进行周期性监督检查。

       建立公立医院决策、人事、财务、采购、设备“五权”标准流程和监管平台,要求医院按照标准流程改造OA系统,相关数据与监管系统对接。

       完善医院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动态公开公立医院的机构职能、规划、计划、资金信息、服务项目与价格等内容,提高医院运行管理透明度。

       3.实施公立医院运营绩效考核

       制订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考评指导意见,每年对公立医院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医保支付及领导班子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医院运行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公立医院的常态化监测、动态化考核。

       四、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一)取消药品加成

       2012年,深圳全市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费用。当时政策规定有三种路径可以补偿,深圳只走了一个路径:提高医生诊金。其中门诊诊查费每人次提高12元,住院诊查费每床日提高37元,以此弥补药品零差率亏损。其中诊查费提高部分从医保统筹基金中支付,直接减轻市民就医药品费用负担。

       (二)推动医疗收费方式改革

       收费方式改革方面,试点全科门诊、住院服务“打包”收费。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推行全科门诊按每人次200元收取,包括挂号、诊金、常规检查、用药和治疗;住院每床日180元,包括常规诊疗、护理等费用(除药品、检查项目);试点对“甲状腺全切术”等10种手术病例实行住院打包收费。

       (三)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在医保方面,建立了与总额预付、信用等级评定相衔接的按单元、按病种、按人头、按项目等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2015年,全市按病种支付的病种数量达到121个,按人头包干的社区门诊统筹制度覆盖人群858.7万人。

       (四)推动药品采购供应制度改革

       以降低药品价格为突破口,在保证用药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了深圳市药品集团采购方案,要求药品全市集中采购,预期集中采购降价幅度达到30%以上。目前正在遴选GPO组织。

       GPO采购的药品价格包含配送费,也就是说药品采购的价格就是医院卖出的价格,中间再没有其他环节,让中间环节特别是采购后,医院和药品供应商、医药代表再也没有操作空间。通过这个机制,一方面降低药价,另一方面也是遏制灰色收入和不正之风。

       2015年深圳全市药品采购总量规模是80亿元,按照这个目标,我们期望降低20亿元。降低以后腾出的空间,计划将其中的50%-70%用于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剩下部分直接让利给群众。

       (五)医用耗材采购供应制度改革

       市属公立医院实行通用耗材集中采购,政府招标采购平台上5类低值医用耗材价格联合采购比原来自行采购降低了28%。

       五、着力构建多元化办医体系

       (一)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

       深圳市原有社会办医数量多、规模小、影响力不大,我们出台了系列奖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做大做强做优。比如对取得二甲资质的社会办专科医院,或取得三乙和三甲资质的各类社会办医院,分别一次性奖励500万元, 1000万元, 2000万元。

       对社会办医疗机构为本市医保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保方面即属于基本医疗服务)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是每门诊人次20元、每住院床日60元。

       目前深圳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1.1%、33.8%;门诊量、住院量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4.16%、14.85%。

       2012年,我曾参与撰写深圳医改调查和评估报告。我感觉深圳的医改确实走在全国前面。

       一、深圳医改有四大亮点

       概括深圳医改的亮点:第一,财政保障有力度;第二,资源配置有办法;第三,体制改革有新意;第四,医改总体有效果。

       第一、财政投入有力度。实际上深圳财政实力非常强,对公立医院的财政保障非常到位,对民营医院、社会办医也有真金白银的补贴,像深圳这么大力度非常少见。除此之外,深圳对基层保障也很有力度,并且保障不是单纯在投入,而是建立一种科学的补偿机制,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杠杆式的补偿机制,撬动其他资源引导服务方式变革。

       第二、资源配置有办法。我们都知道,在整个医改当中,看病难主要问题就在于资源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够均衡。深圳在这个方面做到了两点:

       第一点,就是从分级诊疗这个角度,上下联动、一体化运营。以罗湖医院集团为代表的集团化运营、社康中心为代表的院办院管。基层诊疗量达到了64%以上,全国只有43%,广东只有49%,应该说还是非常好的成绩。

       第二点,资源供给不足这方面,深圳做的特别好的就是多元化办医。医改启动的时候,大家讨论就非常多,疑问也非常多,怎么来让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当中来,深圳有很多很有效的办法,除了财政补贴、奖励非常到位之外,还构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一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到位。从数据上看,社会办的机构诊疗服务量达到24%,这个也是在全国比较领先,广东大概是8.6%,全国在2014年是10%。

       第三、体制改革有新意。我的主要感触是管办分开,即医管中心的设立。2009年医改文件后,很多城市都在成立医管中心,深圳当时一直在讨论,想成立一个法定机构,但是真正做起来时非常慎重、稳妥。

       成立一个机构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把职责分开,把权限真的落实到医院,让医院有自主权,深圳想了很多办法。设立法定机构,制订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管理办法,在全国是很少见的。这个模式也值得借鉴。

       但可能深圳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它是特区,具有立法权,同时跟香港比较接近等等。在政事分开,医院自主权、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人员管理等方面,深圳也走在前面。

       除此之外,支付方式改革很有新意,包括罗湖医院集团试行的医保“总额管理、结余奖励”、港大深圳医院的打包付费、社康中心的按人头付费等等。

       第四、医改总体有成效。医改是需要时间来检验。2009年推行医改的时候,曾经试图三年见成果。2012年评估的时候确实有成果,但是很多成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至少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深圳发展应该是走得很稳,很慎重,也走的很踏实,怎么评价医改的效果?从利益相关方来讲,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对老百姓,老百姓直观感受看病贵、看病难可以改善,同时医疗服务满意度上升。从医院来看,医院目标是要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即要有自己的运营自主权。目前全国医院的工作负荷非常大,负债经营明显,医院让人感觉气喘吁吁,怎么让医院焕发活力,这也是一个评价标准。

       第三,对医护人员,深圳很重视医护人员的体验,医护人员获得感、满足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

       第四,对政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要建立新的治理方式,对政府来说就是建立一个良性运转的医疗服务市场环境,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既公平,又高效,这个做起来比较困难,政府角色要精细化设计。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深圳都有明显改善。

       二、对深圳医改的三点思考

       跳出医改看深圳医改,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深圳的医改有独特性。全国医改有很多不同的模式,深圳的医改有没有独特性和特殊性?这种医改特殊性、独特性能不能具有可复制性?刘延东副总理说过中国医改没有可复制性,扩散性较低。

       深圳确实有它的独特性,一是它的改革土壤确实非常好,因为城市很新,是一个特区,理念也很先进,利益阻碍没有那么深,很多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

       二是深圳人口特点很独特,深圳人口年龄结构非常轻,医保结余量非常大,让改革赢得很大空间。深圳人口结构是倒挂的,外来人口占比大概68%。

       三是深圳还是一个财政实力非常雄厚的城市。2000年以后深圳一直在全国前三,去年财政收入增速大概是30%,在整个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个增速是很厉害的。

       四是深圳跟其他城市的医保不太一样,分一二三档,但是二三档没有个人帐户的,这个统筹资金给让政府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用医保控费,可以用医保引导居民医疗服务行为,这是深圳特殊性。

       第二,深圳的政府角色是非常有意思。我们讲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中国所有改革都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

       深圳政府的主导作用很奇妙,一是保底线,这个深圳做到了,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了。

       二是促公平,这个很有特色,尤其体现在医疗服务市场,给社会办医同等的平台竞争。这是非常难得,投入很多精力在里面。

       三是重视合作,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作,比如我们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有公办民营的方式,还有购买服务方式。我们讲公私合作也好或者未来PPP发展,这也是一个很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改革。

       四是政府角色不是以前单纯权威式,或者单纯投入式的管理,深圳市政府至少用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做到了引导式发展,而不是强制医疗行为是什么样的或者社会办医应该怎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你、鼓励你、吸引你,这个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第三、因为有特殊性,深圳未来的医改政策可以更积极。医改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倒逼式,比如三明医改是倒逼式,医保承受不了了,逼得你不得不改革。但是事实上深圳没有很强的逼迫性,深圳是主动积极的改革,这可能会迎来更多改革的空间。

       深圳未来改革的空间要维持改革的可持续性、公平性,有几点可以提前做得更好:第一,财政收入还能不能保持这样高速增长。第二,人口结构会不会有一个大的变化。这几年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龄已经变成35岁了,原来只有30岁。所以深圳是不是可以把步子提前应对一些经济的挑战或者社会人口结构的挑战。此外,政府的角色可以变得更加精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