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当地时间12月4日~7日,第17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即将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作为肺癌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提出的口号是“Active Prevention(积极预防), Accurate Diagnosis(准确诊断), Advanced Care(先进治疗)”。我国肺癌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受邀在大会上交流来自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施奇惠课题组与附属胸科医院陆舜团队合作的一项名为“肺癌患者胸水与血液中基于代谢活性的稀有肿瘤细胞快速检测“的研究。

  该项研究建立了一种高通量的、基于葡萄糖摄取的稀有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并结合单细胞测序,能够高灵敏的在胸水样本中快速找到稀有的肿瘤细胞,尤其在一些传统细胞学或免疫组化方法无法找到肿瘤细胞或难以给出明确诊断的胸水样本中也能可靠的检测到数目很少的肿瘤细胞。这些样本常见于处于转移早期的肺癌患者或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对于前者在胸水中及时检测到肿瘤细胞能够明确诊断,从而避免侵入性的活检,减少患者痛苦,而对于后者则能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原位肿瘤产生的耐药突变及肿瘤靶点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策略。这一将功能检测与单细胞测序相结合的方法不但适用于胸水样本的检测,也同样可用于更为复杂的血液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

  众所周知,肺癌早已是我国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居首位。近年来,各种新型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如何通过这些检测手段优化目前的肺癌诊疗实践从而使患者获益成为摆在临床工作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无创的获取肿瘤细胞的方法能够使患者避免侵入性的活检,但如何可靠的鉴定液体样本中的肿瘤细胞以及探索这些脱落到液体样本中的肿瘤细胞与预后的关系成为这个领域目前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如何鉴定在液体样本中处于游离状态同时数目又极少的细胞是肿瘤细胞?施奇惠与陆舜团队提出了以功能性检测为基础同时辅助单细胞测序的方法来鉴定这些稀有肿瘤细胞。

第十七届世界肺癌大会:单细胞“PET-CT”助力快速鉴定肿瘤细胞

  Warburg效应是癌症的共同特征之一,即肿瘤细胞摄取葡萄糖明显多于正常组织。这一发现被授予1931年的诺贝尔奖,已经通过PET-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让患者摄取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可检测体内葡萄糖高摄取的组织,并通过影像学方式显示出来。体内组织的葡萄糖摄取高于一定阈值即被鉴定为恶性组织。通过借鉴这一原理,使用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以及高速荧光成像细胞可在胸水或血液样本中快速筛选非血液系统的高摄取细胞,相当于对样本中每个有核细胞都做了一次“PET-CT”,并进一步通过单细胞测序加以验证。

这一方法具有单细胞的灵敏度,可提高恶性胸水的检测灵敏度。不同于胸水中出现肿瘤细胞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目前血液中检测到CTC,其与转移的关系尚无法建立。在血液中寻找与预后或转移直接相关,能够改变临床分期的“驱动CTC”是下一步工作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