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药产品各终端用药额占总用药额的69%,增长与总盘同步,态势趋缓。在等级医院化药占比78%,2015年增长11.82%,抗感染和消化代谢为主要领域,上述领域大品种偏多。在零售终端化药占比43%,2015年增长10.51%,消化代谢和心血管为主要领域,大品种基本为口服药。在基层终端化药占比59%,2015年增长22.96%,抗感染和心血管为主要领域,大品种基本为基础输液、慢病常见病用药和抗炎针剂。

 化药占比稳定在72%左右

 

  图1数据显示,2013~2015年中国药品市场总零售额增速受国家零差率、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政策影响,市场规模增速持续下滑,从2013年的15.00%下滑到2015年的11.00%。化药版块趋势同所有药品,自2014年的13.94%下滑到2015年的12.24%。同时可以看出,随着2015年医保控费中合理用药举措的实施,中药注射剂被限制使用,直接影响中药在终端的表现,导致2015年起化药终端增长高于总体药品增长的幅度增加。从占比看,近年化药用药额占药品总额的比重稳定在72%左右,是终端市场的主力用药类别。

  三大终端用药概况

 

  表1数据显示:2015年,公立医院(城市公立+县级公立)药品零售额占所有终端69%左右,其中化药制剂占所有药品的78%左右,高于所有终端的占比。可见在主流终端公立医院,化药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与公立医院西医师居多,倾向于使用药理药效明确的化药品种有关,同时,化药在该终端增速略高于所有药品。

 药店(社会药店+网上药店)药品零售额占所有终端的22%左右,其中化学制剂占所有药品的43%左右,低于所有终端的占比。药店中药用药额占比较高,推测与药店趋向处方药慢病管理和大健康治未病有关,同时化药在该终端的增速基本与所有药品保持一致。

  基层机构(公立乡镇卫生院+公立社区)药品零售额占所有终端的9%左右,其中化学制剂占所有药品的59%左右,同样低于所有终端占比。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疗法在基层占比不超5%,故中成药占比在36%左右,这与全国基药目录化药、中药个数分布比重类似。同时,虽然诸多省份开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但实际效果尚未明显体现出来,化药在该终端的增速高于所有药品。

三大终端化药市场对比:各自Top5治疗领域与十大品种

  TOP 5治疗领域

 

  表2数据显示:等级医院、零售药店和基层医院排名前5位治疗领域充分体现了各终端的特征。等级医院肩负着治疗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的重任,故除各科室均可使用的抗感染药、疾病人群覆盖广泛的消化代谢药外,血液、神经和肿瘤免疫晋升治疗领域前5位。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较多,其在化药领域排名反而偏低。零售药店中消化代谢、心血管和抗感染领域排名靠前,可见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等患者依然是药店化药消费的主要人群。很多抗肿瘤新药由于尚未中标,无法在医院销售,因此药店成为这些药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泌尿生殖系统部分品种因其特殊性,消费者更愿主动去药店购买。基层医院同样显示慢病和常见病的特征,同时咳嗽发烧和使用抗贫血和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较多,使得血液和呼吸领域排名靠前。

  TOP 10品种情况

 

  表3数据显示:等级医院中化药大品种以基础输液、消化代谢和高发病率慢病为主,而同样属于大类别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泌尿系统以中药大品种居多。在全球生物药的流行趋势下,生物制品在肿瘤免疫、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中崭露头角。

  零售药店化药大品种除西地那非这类特殊产品和维生素及补充矿物质外,其他基本是口服医院大品种,体现了等级医院带动药店销售的特征。

  基层医院化药大品种除了基础输液和慢病常见病外多数为抗感染针剂,主要是大量乡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贡献导致其大品种基本是抗炎药物,具体品种的选择受相应县级医院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