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列首位,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一代EGFR-TKI药物的问世,突破了传统放化疗的局限,使得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 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然而,治疗带来的耐药问题却成为患者的又一困扰,使治疗再度陷入瓶颈。

       泰瑞沙中国上市会盛大召开

       今年3月,全球和中国首个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片,AZD9291)在中国获批,并于4月中旬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临床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奥希替尼对于经一代EGFR-TKI药物治疗发生T790M突变耐药的患者,具备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仅能显著抑制肿瘤进展,也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泰瑞沙的上市,不仅让患者可以摆脱耐药困境,同时三代靶向药物与之前的靶向治疗精准接力,全程靶向治疗,让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生存。

       探索靶向治疗耐药机制,强效精准抑制T790M突变

       肺癌作为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的肺癌患者超过73万人[1],肺癌死亡人数超过61万[2],而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16.1%[3]。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介绍,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肺癌病例总数的85%[4],其中约30%-40%会发生EGFR基因突变[5],突变率远高于欧美人种。2000年以来,靶向治疗发展迅猛,以易瑞沙为代表的第一代EGFR-TKI药物的应用,推动了我国肺癌诊疗进入靶向时代,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

       然而,肿瘤几乎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导致疾病再次进展。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介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EGFR突变患者,人数占全球近一半。大多接受一代、二代EGFR-TKI药物治疗的患者,会在治疗后一年左右耐药。自2005年一代靶向药进入中国,十多年来,累积发生耐药的患者数量庞大。起初,由于认识水平有限,我们对耐药的原因十分困惑。随着精准医疗的进步,我们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耐药患者出现T790M突变,它是引起耐药的主要元凶。但很可惜,当时还没有很好的药物能抑制T790M突变引起的耐药,患者只能重新回到放化疗。寻找能继续控制疾病进展的靶向治疗方案,成了患者最迫切的需求。”

       为了克服T790M耐药突变,阿斯利康的科学家经过对耐药机制的持续探索,成功研发出疗效与安全性兼具的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强效精准抑制T790M突变。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介绍:“我们在临床试验中欣喜地看到,对于经一代EGFR-TKI治疗后病情进展的T790M突变患者,奥希替尼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它能与EGFR敏感突变和 T790M突变位点结合,强效、精准地抑制由于T790M突变引起的肿瘤耐药。去年世界肺癌大会公布的AURA3临床试验中,奥希替尼第一次显示出超过10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而以往的化疗取得的只有4-5个月,同时,疾病进展风险相比化疗降低了70%。此外,奥希替尼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不良反应小,耐受度和依从性高,能更好地确保患者从治疗中获益。”

       吴一龙教授表示:“短短十多年里,肺癌的靶向药物已从一代发展到如今的第三代,我们对抗肺癌的武器库迅速更新,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生存质量持续提升,这让我倍感激动。相信随着第三代靶向药应用于临床,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突破5年、10年的‘门槛’活得更长、更好。”

第三代肺癌靶向药助患者突破耐药瓶颈

       企业社会多方并举,全方位提升药物可及性

       奥希替尼在中国获批后,为了提高药物的可及性,阿斯利康第一时间携手慈善机构及第三方机构,希望能够为患者快速推出全方位的可及性方案。在奥希替尼上市的同一时间,阿斯利康支持中华慈善总会,同步启动“泰然新生泰瑞沙慈善援助项目“,为符合项目条件的患者提供从检测到药品援助的全方位支持;同时,阿斯利康还积极与上药云健康-益药金融和华泰保险合作,推进奥希替尼分期付款和保险项目,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援助方案减轻治疗负担。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肿瘤业务部负责人梁怡表示:“患者至上是阿斯利康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以创新为驱动的全球制药企业,一方面,我们将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为患者带来更多改善生命的药物;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配合政府,慈善机构,以各种方式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创新的药物惠及更多中国患者。过去十年里,易瑞沙 (吉非替尼)作为中国第一个肺癌靶向药物,开创了肺癌靶向治疗的先河,延长了大量肺癌患者的生命;今天,奥希替尼的上市,将进一步延续和提升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让更多肺癌患者继续获得高质量的生存;未来,在各方的携手下,我们一定能够将肺癌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病,让更多患者实现带瘤生存。”

       [1] Wanqing Chen,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2] 周清华,汪蕙,孙燕,《中国肺癌杂志》,2001, 4(1):8-9.

       [3] 周清华, 范亚光, 王颖,等. 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J]. 中国肺癌杂志,2016, 19(12):793-798.

       [4] Takashi Kohno, et al.,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5 Apr; 4(2): 156–164.

       [5] Qiong Z, et al., Lung Cancer. 2015 Feb;87(2):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