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健康产业是随着健康理念的延伸而形成的关联产业集合。目前我国健康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产业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

       受各方面利好因素影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前景较好。政策方面,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指出,到2020年,健康产业总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这意味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健康消费需求逐渐释放,健康产业市场容量也随之攀升。支付方面,2015年医保控费初见成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2015年和2016年均呈现出收入大于支出,且收入增速超过支出增速。同时,商业健康险也正在成为医药健康新的支付方。

       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道:“健康产业下一个五年大概有20万亿。”在地方政府、各大药企纷纷加码布局健康产业的同时,这座潜力金矿也吸引了众多业外资本的关注。

       布局健康产业的业外资本典型

       医疗产业:万达

       大连万达集团是国内商业地产霸主。这两年,万达对医行业频频出手,其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健林曾直言道:“5年之内,医疗产业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

       万达大规模进军医疗产业,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万达本身有着遍布全国的持有物业,在医疗产业布局方面有着极强的地理优势。二是因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尚处于落后阶段,部分对费用不敏感的中产及富裕认识对于更为优质的专家治疗、完善的医疗服务、良好的医疗环境和诊疗效率等需求非常迫切。三是因为中央对房地产业调控收紧,地产商拿地成本越来越高企,但由于医疗政策环境较为开放,医疗用地价格便宜且位置较好,开发医疗健康产业对于地产商而言利润极高。

       两年时间,万达投出1440亿元大举布局医疗产业。

       2016年1月6日,万达宣布将在上海、成都和青岛三地共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建设三所综合性国际医院,这三所医院将由英国国际医院集团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上述三所医院均冠名英慈万达国际医院,IHG将确保三座医院的运营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等国际医疗机构认证。工程进度方面,投资额达20亿元的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目前已开工建设,拥有床位200张,计划2018年7月开业;上海英慈万达和成都英慈万达今年将开工建设,投资分别达80亿元和50亿元,拥有床位数分别为1,000张和500张。

       2017年4月6日,万达集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协议将耗资700亿元,打造一座世界级的医疗产业中心。该医疗产业中心将规划A和B两个区域,A区是综合医院区,万达将负责引进2家国际顶级的综合医院和8家国际一流的专科医院。B区是医疗产业园区,将引进30家与医疗相关的企业。此外,万达还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90亿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

       2017年7月3日,万达集团在昆明新签约三个投资项目,其中万达计划在昆明市投资500亿元,打造以医疗、健康为核心,兼具体育、养生、度假、商业、商务、居住等功能的世界级医疗及大健康产业园。

       在种种因素推动下,房地产资金进入医疗产业渐成热潮,目前不止万达一家,恒大地产、绿景控股、世荣兆业等房地产企业也在纷纷布局医疗产业。

健康产业投资升温,业外资本纷纷布局

       医药电商领域: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近年来在医药电商方面收获颇多,其医药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即阿里健康,承载着阿里巴巴“Double H”战略中健康部分的落地。

       阿里健康目前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产品追溯、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基于阿里巴巴本身的电商优势,重心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方面。对阿里巴巴而言,“新零售”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大趋势,药品领域也不例外。马云表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不再有电子商务这一说法,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基于此,阿里健康在医疗健康领域联合多家连锁药店纵横联合布局,期望达到布局药品新零售业态的目的。

       2016年5月,阿里健康与德生堂、百家惠苏禾、百草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发展至今,先锋联盟已初具规模,根据阿里健康2017业绩公告,已与200多家连锁药店开展合作,覆盖全中国过百个城市的2万余个药房门店。也就是说,10个多月时间,不仅合作的连锁药店翻了3倍,合作的药店门店数量也翻倍。

       2016年9月,阿里健康代运营天猫医药协议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开始为天猫医药馆提供全套外包及增值服务,协助天猫发展其医药保健电商业务并收取费用。阿里健康和天猫医药馆是阿里体系内具有高度协同性的两块业务。在提供外包服务后,阿里健康将全面整合天猫医药馆相关业务,把天猫医药背后依托的庞大淘宝用户和会员完全接入到阿里健康业已进行布局的医疗网络、慢病管理和医药O2O服务中去,实现各自的业务模式升级,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

       通过先锋联盟和天猫医药B2C平台的搭建和运营,有利于打造阿里健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体系,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产品及多样化的便捷性服务。与此同时,阿里健康将继续布局医药供应链集采分销业务,从上游供应链介入,更紧密地为下游商家提供优质实惠的产品。

       在医药商业方面布局的业外资本不止阿里健康一家,还有唯品会、京东、顺丰等亦有所布局。

       隔行如隔山,跨界需谨慎

       虽然目前健康产业呈现一片火热的投资热象,但隔行如隔山,健康产业尤其是医疗、医药产业相对特殊,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投资门槛较高,没有相关背景经验的资本很容易面临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的困局。

       当然,在跨界健康产业投资的业外资本中,也不乏成功案例,但这种成功绝大多数都与其本身擅长领域高度契合,还有着价格策略、渠道切入等多种因素影响,成功模式极难被复制,也很容易进入竞争激烈、后续无力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