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全科医生究竟该不该用中成药?
我敢说,这绝对是你的菜。
曾经,有一种声音认为,中成药归属于中医药诊疗体系,应该由中医师来用,不应由西医师来用。按照这种观点,部分全科医师就不应该用中成药。
在这种声音的影响下,很多基层医生尤其是西医背景的全科医生在开中成药处方时表现得不太自信,总觉得自己在中成药面前是“外行”,开与不开都纠结。今天,就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说这个事,彻底粉碎这个心理阴影。
全科医生开具中成药,现象很普遍
首先,目前的现状是,根据患者诊疗的需求,不少基层全科医生会为患者开具中成药。甚至在北京这样将综合医院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品种数严格限制在两种(含两种)以内的城市,对全科医生都能“网开一面”。
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基层全科医师,一部分不太认同中成药,只是跟随患者需求来开药;另一部分则有接受学习的态度,希望能了解中医药理论。那么,以西医学教育背景为主的全科医师,该不该学习中医药理论、能不能学好中医药理论呢?
全科医师有能力也应该学好中医药理论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当然该学习,也一定能学好。虽然有些医务工作者对此持保留意见和消积态度,但我不这样想。
为什么?因为国家有一个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叫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咦?这与中成药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
试想,非处方药里有不少中成药吧,这些中成药放在药店,患者凭自己的判断无需处方就可以购买使用。那么,既然是中成药,要想用好必须经过辨证论治,而患者自己都可以判断病情选购使用的非处方中成药,难道全科医师不可以吗?
怎么都是医务工作者,对症状和病因的把握,当然要比患者强。所以,毫无医药教育背景的患者可以自行购买使用的非处方中成药,交由全科医师来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理所应当。
那么,如果是处方药呢?
其实,无论是非处方药还是处方药,中医药理论的指导理论都是相通的,偏性有大有小,对证体现为药性,不对证体现为毒性,什么是证型?
证型可以理解为症状的组合。同样是感冒,流清鼻涕、怕冷的选这一类,流黄鼻涕、发烧的选那一类。同样是腹胀腹痛,吃撑的选这一类,经常反复发作伴乏力的选另外一类。要理解这种分类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并不是难事。
中医中药应该作为基本功来抓
所以,能不能用好中成药的关键还在于,很多基层全科医师认为,自己没有中医药背景,是一个“外行”而放弃了自主学习。但说实话,中医中药对全科医生来说应该是基本功才对。
因为全科医师的定位,不是聚焦于某一类疾病的专病专科,而是着眼于可能同时确诊多种疾病的患者。同样,因为更加贴近真实患者的真实治疗,所以不应是聚焦于单方面的西医西药,而是应着眼于全盘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从这个角度看,全科医师立足于中国患者的真实诊疗需求,本就应该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知识储备,这才是全科的真正定位。定位确定后,相应的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就应该积极调整,以适应中国老百姓的看病吃药需求。
接下来,怎样让西医教育背景的基层全科医师,多快好省地掌握中医药知识,就成为一个大课题。是从最基本的气血阴阳四气五味开始?还是尽可能贴近实用地从中成药简明辨证使用开始?我想后者会更好。
同时,知识应该分层次,哪些应该强化、哪些可以弱化、怎样简化内容、怎样便于理解?这些都应该好好研究。毕竟,需求是人类活动的第一动力,中成药是中国慢病患者的真实需求,也就自然应该成为关注“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的基层全科医师的基本功,而且有可能塑造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医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