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设立国家医疗保障局,是党和政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作出的重大决策。随着5月31日国家医保局的正式挂牌,开启了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乃至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里程。

       新医保局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如何克服医疗费用逐年攀升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医疗费用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纠其原因,不否认医保覆盖面增加、老龄化增加、部分慢性病发病低龄化趋势、百姓健康需求提高、诊疗收费提高等刚性需求,但其一某些既得利益者采取各种名目骗取国家医保费用,给医保基金造成巨大损失.

       其二医疗机构不合理的大处方、过度医疗检查等行为,既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其三在公立医院合理的费用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的背景下,药品推行零差率和控制“药占比”会进一步造成医院收入的明显下降,医保作为最大支付方承担维持医疗机构运营的压力则会与日俱增。

       在医保基金输入增量有限的前提下,上述原因都势必会引发医保费用出现收支失衡,且恶化的趋势越发严重。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医保控费必将成为新医保局的核心任务,而且针对占医保费用40%左右的药品将是医保支付方“开刀”的首要目标。

       有别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医疗体系的特点是西医药与中医药并存。西医药进入我国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国产化学药品中超过95%的品种都是仿制药。中医药根基于传统民间实践积累,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是我国具有原创性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且人均寿命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在日趋缩小,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还受到世卫组织的高度赞扬。

       其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三级卫生网和赤脚医生制度的建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并已拥有相当国力的今天,已经具备发展条件和基础的中医药更应在医保改革和维护广大群众健康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1、政策保驾护航 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医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更是迎来建国以来最好的政策红利年。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家战略层面部署中医药15年的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作为我国首次,公开向世界表明坚定发展中医药的决心;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历经33年,终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此党和国家关于稳定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这无疑对发展好中医药行业,以及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医药还得到了主席在多个场合给予的高度评价。2016年8月19日,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时说:“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5年12月22日,主席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中西医各具特色 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方能实现共同发展

       中医药学是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医学,讲究辨证施治、注重整体治疗。而现代西医学的本质是循证医学,更加注重临床证据。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具备各自的优势,有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有些疾病则西医具备优势,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慢性疾病的防治和疑难杂症的治疗等优势已经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中医药治疗慢病体现在“防”和“治”,即中医药可调理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体脏腑功能及免疫机能,通过参与和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发展来降低发病率,在慢病一、二级预防方面优势突出。

       很多慢病中医药也可直接治疗,如神威药业的滑膜炎颗粒填补了治疗急、慢性滑膜炎的用药空白。由中科院药植孙晓波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与昆明华润圣火   药业联合开展的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理洫王血塞通软胶囊”的“阿理疗法”研究项目,得出理洫王在增强阿司匹林等基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降低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和胃肠粘膜损伤,揭示了中西药联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医药在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上功效明显。我国肿瘤内科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孙燕院士表示,中医药在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林洪生教授指出,中医独有的整体协调治疗,不仅能控制人体疾病,而且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外邪侵入。香港特区肿瘤中心首席中医师李岩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可全程参与癌症的放、化疗、手术前后治疗,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副作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抗生素耐药是国际医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医药带来了新的解决路径。通过对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成药进行对症鉴别,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以及中日友好医院等在内的全国23省市62家单位、210位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于2017年6月发布了《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将六神丸、妇炎舒胶囊、痰热清注射液等品种列入,专家一致认为能为患者摆脱对抗生素的依赖有积极作用。近期痰热清注射液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李连达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针对耐药菌进行抗细菌生物膜研究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已经有近2800年的历史,在历次大的瘟疫流行时中医药都为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流传下了大量的医史文献和经验名方,积累了大量和“瘟疫”抗争的临床经验。现阶段感染性疾病防治面临着诸多问题,疫苗研制的滞后性、病毒的变异性、化学药物的耐药性等,为传染病的防治带来重大挑战。

       从近些年来参与防治传染病情况看,以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为代表的中医药在防治SARS、甲流、手足口病、禽流感、登革热等疾病上,中医药都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以其价廉、有效、简便、易行的优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九芝堂、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东阿阿胶、桐君堂等老字号家喻户晓,白云山、康恩贝、步长、天士力、神威、上海凯宝、山西振东、丽珠制药等现代中药企业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