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发生的软骨退变疾病。我国研究人员近期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了与骨关节炎软骨退变有关的新的细胞亚型及其分子标志物。据悉,这一研究有助于揭示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发病机制,将为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这一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汤富酬课题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岩课题组联合攻关取得的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风湿病学权威杂志《风湿病学年鉴》在线发表。

       骨关节炎是引发人类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严重程度与软骨组织的磨损程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软骨细胞的表型变化,如细胞肥大和基质钙化等,能够导致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特征进行区分,人们对不同软骨细胞在骨关节炎软骨退变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清楚。

       北大汤富酬课题组介绍,他们通过对骨关节炎病人不同疾病部位的细胞进行高精度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在人骨关节炎软骨中存在7种软骨细胞亚型,其中包括新发现的3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亚型及其分子标志物。

       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些细胞亚型在软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其在骨关节炎进程中的时间分布规律。同时,还发现了和骨关节炎疾病发生相关的336个特征基因。研究显示,这些特征基因和不同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分布有关,从而可以用来推断不同细胞类群对于骨关节炎病程进展的作用。

       此外,该研究还建立了骨关节炎不同类群软骨细胞和临床医学特征之间的联系,定义了“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样本严重指数”。据悉,这一指数可综合反映骨关节炎病程进展的严重程度,为骨关节炎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汤富酬表示,此次研究发现了与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发生发展有关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加深了人们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功能的理解,将为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分子标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