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市场,至少需要10—15年!从目前来看,药物研发普遍面临着成功率低、研发生产周期长等瓶颈。笔者获悉,如今随着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的渗透,医药研发或将大大加速。 近日,有媒体报道,德国默克公司与专注于医药研发的大数据信息平台中国药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为全球药物研发人员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信息解决方案”。媒体称,大数据解决方案将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处理患者数据、模拟疾病模式等方面给医药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将为医药企业决策提供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 业内表示,大数据可以收集和解读非结构化数据,优化生产流程;可帮助研究人员从海量临床记录和医学期刊中,发现创新的机会,提高成功率。另外,面对一些突发、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疾病,需要迅速找到有效抑制药物时,大数据分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快地检测疾病模式,加速新药的出现。 近期,国内影片《我不是药神》的火爆,揭示了现在消费者对癌症日益高发、专利药天价,以及如何让普通人享受前沿医疗服务的焦虑。大数据,则在辅助诊疗、新药研发评价、药物筛选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将让药品研发和评价阶段更高效、安全。 如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可以发现药品上市后,无论在安全性评价、在更广泛的运用上,数据已经起到非常好的、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使药物研发能够得到新的提升,不断会有波峰出现。 对于药企来说,来自患者的大量数据可以推动真实世界研究,解决药企刚需。药企在药物上市后必须提交药物安全性检测数据,否则将会面临退市风险。而真实世界研究可以满足药企的合规性要求。扩展药物的可及性和市场容量。 对于新药研发来说,医疗大数据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方向。其通过对真实世界数据的观察性研究,可了解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疾病负担、并发症、诊治情况等,从而获知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 据了解,药品研发是非常花钱的,新药的产生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投入的资金也是以亿为单位,所以如何用大数据来提升这一块,降低研发费用,是今天整个产业所面临的很大的一个机会。 另外有专家表示,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投入大、周期长,选对和选准品种至关重要。而药企在规划布局研发品种之前,借力大数据分析做好市场调研,从市场规模、竞争分析、临床需求和剂型技术壁垒4个方面,评估预选品种是否适合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则显具有较多优势。 业内认为大数据技术在重塑制药行业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能够将过去耗时数年的药物筛选缩减到几周;以电子数据采集、电子健康记录为代表的数据获取和挖掘技术能够增强药企对临床研究和药品上市后数据的利用,为相关环节提供数据洞察;医生社区、医生工具的流行让药企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触达医生的方式,进而影响他们的处方;患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诊疗过程,在治疗中发挥了更大的积极性,这是药企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当下正是制药企业进行大数据转型的集中爆发期,大数据将大有可为。但是也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不会因其数据量多就更可靠,与经过严谨科学试验获得的“小数据”相比,大数据可以是有力的补充,但不能替代“小数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