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政策,让我们应接不暇,这些文件的主旨都是推进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改革模式。政策马上落地,医疗领域要变天了,尤其是大医院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近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国卫医发〔2018〕26号,《通知》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绩效考核,规范医联体建设发展,同时在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上做了很多部署。

       医联体建设变成了大医院跑马圈地的工具

       我们知道医联体建设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医联体的实施有利于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定位明确,也是决定分级诊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发布了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文件——《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医联体的主要组建模式:

       (一)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

       (二)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

       (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并设立目标,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

       在政策的倒逼下,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全国上下的医疗机构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但除了紧密型医联体确有成效外,其他形式的医联体都因为利益、管理、财政等方面不能一体化而流于形式。

       尤其是在上下转诊方面,出现了大医院跑马圈地的现象,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也受到了各大医院的“公关”,病人只见上传不见下转,违背了医联体建设的初心。

       医联体出台新方案,大医院危机重重

       面对医联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出手管管了。近日,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就针对大医院虹吸现象提出了诸多约束:

       一、综合考虑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

       《通知》提出要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等,综合考虑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居民健康改善情况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因素,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

       二、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依据

       激励约束,有效引导。加强考核结果利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逐步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有效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

       三、牵头医院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

       主要围绕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建立分工协作关系进行考核。要求牵头医院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吸纳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不同功能医疗机构参加医联体,形成错位发展模式,建立医联体双向转诊机制,为患者提供诊断一治疗一康复一护理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健康服务。

       四、主要围绕医联体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进行考核

       探索建立统一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以及长处方、延伸处方服务。

       五、重点考核医联体相关配套政策落实情况

       统筹规划情况。以城市和县域为重点,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的医联体。

       配套政策落实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探索对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推动出台远程医疗收费和报銷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药品目录衔接。

       居民健康改善情况。主要围绕居民健康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考核。通过医联体建设,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