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医疗改革上的投入举世瞩目。然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攀升。那么,人工智能(AI)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医生的重压呢?
借助迅猛发展的计算能力,AI可用于分析海量数据。中国是人口大国,拥有海量数据,为AI发展提供了沃土。2017年,广州市推出了中国第一家“眼科人工智能(AI)诊疗”。许多类似项目也在进行中,据北京咨询公司亿欧智库的调查报告,截止到2017年,大约有131家中国公司正在将AI技术应用于健康医疗领域。
医生的智能个人助理
利用AI技术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为临床提供更具价值的影像诊断,医学图像的筛选,是AI帮助中国缓解医疗保障体系压力的方法之一。
一位中国放射科医生曾表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大量的医学图像。所以,如果这种技术既能缓解我们的工作压力,又能提高治疗效率和准确性,那么我们表示欢迎。”
一说起AI,有些人可能会马上联想到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画面。但在健康医疗领域,我们不妨将AI视作医生的智能个人助理。它们的作用是适应医生的需求和工作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AI不是要取代医生,而是只会使健康医疗变得更人性化。
如今,AI已经开始帮助放射科医生分析医学图像。随着AI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与医学知识及临床情境的紧密结合,它可以支持更多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但从短期来看,最有效的方面还在于帮助医院提高效率,解决运营瓶颈,例如,帮助医生快速浏览患者的所有临床相关信息。
患者数据通常存储在众多不同的系统中,且存储格式各异。而通过将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AI方法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就可以在一个数据面板上呈现所有临床相关信息。如此一来,医生就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从非结构化报告中提取信息,患者的所有纵向数据都可以全面呈现,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贴近患者,改善护理
AI还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与专业医护人员保持联系。
《飞利浦未来健康指数》显示,中国目前的远程医疗低于16个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令人振奋的是人们对使用互联等技术,从而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更好护理的意愿非常强烈。
例如,AI技术应用于远程家庭监护,可以帮助老、弱患者与专业医护人员保持联系,确保他们在需要时获得及时救治和护理。类似技术也对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有益,医生可以通过经临床验证的传感器和设备追踪患者病情。
此类举措可以改善基层医疗护理,以解决城市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形。在更广泛采用AI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投资农村地区,加强基层医疗护理设施和互联网连通性,从而让更多人能够同样便捷地获取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人们无需远离社区便可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展望未来,AI在解决肥胖症等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方面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想象一下,肥胖症高风险人群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获取定制的生活方式小贴士。在人口层面,数据分析可以告知我们应该针对哪些特定年龄群体或地区进行公共干预。这正是大数据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如何加速这一进程,实现更有效、更便捷、更具预防性的健康护理?
首先,建立更健全的数据生态系统应该成为当务之急。AI的质量与输入数据的质量成正比,这点目前在中国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医疗保障体系将受益于标准化的共享数据、可互通的操作系统、打破壁垒的数据交换和顶级安全措施的保障。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立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正在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次,AI等数据驱动方法只有与可靠的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产生预期的影响。AI只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并不是独立的解决方案。任何形式的AI辅助健康护理必须围绕临床医生和患者,以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并建立在已经可用的人类知识财富之上。新工具需要以最高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测试,临床医生和患者也需要对工具的优势和局限性有所了解。
再次,学术界、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挑战对任何一个参与者而言都太大了,无法单独应对。
最后,为确保中国建立面向未来的医疗保障体系,我们必须解决医学与数据科学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我们应该投资培养既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又牢固掌握AI和其他技术的人才。归根到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可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