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文,推动机器人进入药店,总结经验后全市推广.

  ▍政府发文,机器人进药店

  9月26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和《西安市“机器人+”行动计划(2018——2021年)》。规划中指出:推广配药机器人在药店应用,率先选择3~5家连锁企业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进行推广。

  在规划中,机器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目标是:到2021年,实现全市各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药店推广使用医疗机器人总量达到1800台,建设“机器人+医疗”应用示范医院5家,建设医疗机器人应用标准化科室10家。

  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药品行业也在逐步开启送药上门的营销服务,患者自然会去尝试更为方便和快捷的选择,线下药店在营销和用户体验上日渐处于劣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比人脑更知道产品对于选购消费者的适用范围,更重要的是,配药机器人可以帮助提升药店整体工作效率,精简人员配置,减少药店成本支出。

  与此同时,机器人也可以成为夜间售药的补充。因为成本问题,很多药店不能满足患者夜间购药的需求:开通夜间服务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加上电费,客流少,营业额有限,成本很高,24小时药店的持续运转很难维持。

  而机器人药师可以帮助人们自助购药,减少成本,显然是个比较好的选择。比如,此前,铜川新区的药店就引进了机器人“药师小乔”,可以对胃肠疾病、儿童疾病等领域进行用药咨询。

  ▍机器人能代替“执业药师”吗?

  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用药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国家对药店的药师配备具有一定的要求“每家店必须有2名以上的执业药师,2015年新开的药店要具备2名以上执业药师才可注册。”

  其次,执业药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如今的病种千奇百怪,同一种病甚至可以追溯出各种各样的病因。目前,机器人药师的数据库显然还没有庞大到使其可以面对一切疑难杂症。

  再者,机器人在卖药过程中,涉及到法律伦理问题无法厘清:“如果开药出现偏差,谁来负责?”这个问题甚至比无证行医还复杂。

  因此,以目前机器人的发展状况来看,其智能程度远远无法取代药师,它只能作为药师的辅助,将药师从繁杂的机械化劳动中解脱出来,但个性化的药事服务,还依然需要执业药师来做。

  ▍雨后春笋,更多类型的机器人出现

  机器人进药店,只是“医药+人工智能”中的一部分。更多类型的机器人还在推广探索中。

  规划中显示:推广医疗机器人应用,鼓励市属医院应用手术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配药机器人和诊断辅助机器人等。支持医疗机构与市内机器人企业、高端装备企业及电子企业开展合作,研发生产先进、精密、高端的医疗机器人。

  鼓励医院加强医师培训,提高人机协作能力,提高机器人辅助诊疗水平。通过政府采购,推广应用于社区医疗机构的康复护理机器人、诊断辅助机器人等。

  发挥福彩公益金服务作用,推广康复护理机器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应用。

  西安此次以政府的形式推进“机器人+健康”战略,也许从侧面映证着,人工智能的风潮仍然汹涌,身处其中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坦然面对,人工智能,其实没有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