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驻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献血月”启动。当天,广西妇产医院共有157名医务人员献血3.75万毫升。南国早报记者张若凡摄
1月11日,驻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献血月”启动,应对寒假、春节带来的季节性缺血。
要么等,要么找亲戚朋友去献血,否则手术何时能做就说不准了。这几年血液紧张的局面日益严峻,等着别人献血来救自己,似乎越来越困难。求人不如求己,有时候,其实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近期,自治区卫生厅下发通知,要求医院积极推广自体输血技术,2014年全区三级综合医院自体输血率要达到25%以上
现状
互助献血比例需控制
近日,黄先生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接受手术,被告知血液紧张,手术时间延后,如果想尽快动手术,可以找亲戚朋友去血站互助献血。黄先生的亲属觉得不合理,到医院医务部“讨说法”。
“没人献血就没血用,这是现实问题。”医务部副部长吴易跟家属做工作,这不是医院在为难病人,而是确实缺血,血站供应不上。当时正好有采血车停在医院里,吴易上去献血。家属看到这情况,最终也表示理解,跟着上了献血车。
黄先生还算是幸运的,亲戚朋友都在南宁,打几个电话就找到人献血了。很多外地来的病人人生地不熟,上哪儿找人去互助献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无奈地说:“去厕所找。”
这两年,南宁各大医院的厕所里,除了“高价回收药品”等,又新增了一项“业务”:买血。记者在多家医院的厕所里都见到过写着“有偿献血”、“用血请联系某先生”的小广告。
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王建政认为,现在血液供应紧张的局面确实严峻,全国都一样,“我自己也曾帮朋友的忙去互助献血。”但是,互助献血虽然符合献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滋生卖血或变相卖血,甚至出现“血头”、“血霸”。
为此,自治区卫生厅近日下发《广西互助献血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必须加强互助献血管理,逐步降低互助献血比例,互助献血量占总采血量的比例要控制在10%以下。
行动
供血紧张时医院设法“自救”
血液紧张,不仅病人受罪,医院也非常头疼,尤其是大医院。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一年要做4万多台手术,全区的急危重症病人都往那送,每年的用血量占了南宁市总血量的一大半。
医务部副部长吴易介绍,院内的用血培训一年总有三四次,反复教医务人员如何省着用,能不用就不用,可还是杯水车薪。血液供应不上的时候,只能首先保证急救用血,择期手术的病人就得延期。
碰上寒暑假等血液供应特别紧张的时候,一天光是因此停掉的手术就有四五十台。有时候,医生会劝病人先出院回家,等有血了再通知他们回来,不然住院时间长,费用增加。对一些外地病人来说,真是非常折腾。
产科受血液紧缺的影响也很大。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科副科长贝为武介绍,产妇生产前都要备血,以防出现大出血等严重情况。上个月,一名产妇产后大出血,还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最终用了近1万毫升血液才救回来,“一个人就用掉了二三十人献的血,这种情况一年总有好几例”。在血液紧张的时候,这种情况真是令人提心吊胆。
记者从南宁中心血站了解到,如果要基本满足南宁市临床用血需求,每天至少要有500人献血,可是目前每天的献血人数只有200多人。随着大专院校陆续放假、春节临近,南宁又进入季节性缺血阶段。
光靠等不行,医院也开始想办法自救。2013年,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决定出台鼓励政策,推广自体输血技术。等不来别人的血,就用病人自己的血。吴易说,自体输血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了,在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已经广泛开展。通俗地说,就是用病人自己的血回输给自己。
据介绍,自体输血有多种形式。对于用血量不大的手术,可以术前储血,在手术前几天抽病人一定量的血液,留到手术时用;出血量较大的手术,可以采取血液回收的方式,通过专用设备将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回收,进行处理,然后回输给病人。
优点
用自己的血安全省钱
1月6日,岑先生在该院接受了肝部肿物切除手术。之前的几天时间里,医生分两次给他抽了600毫升血。手术期间,这些事先储备好的血输回了岑先生体内,实现用血不求人。
据介绍,自体输血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病人,老年人、凝血功能障碍者、肿瘤患者等病人并不适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病是可以开展自体输血的。人体血液的再生速度很快,通过术前评估、有间隔地采血,不会对病人健康造成影响。
吴易说,自体输血的好处不少: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异体输血可能产生的溶血、发热、过敏等反应及差错事故;能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的造血速度更快等。最重要的好处则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血形势。
自体输血还有一个优势――省钱。对于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血液本身是免费的,但是用血者还是需要交纳一笔费用。南宁中心血站献血办副主任蒋文介绍,以一个单位的红细胞(相当于200毫升血液)为例,费用约为220元,这其中主要包括耗材成本和检测成本。一个血袋的成本要数十元,血液采集回来后需要进行6项检测:血型、乙肝、丙肝、转氨酶、艾滋病、梅毒,试剂的成本较高。为确保安全,这些检测须进行3次,最后一次是成本更高的核酸检测,可以有效缩短艾滋病、乙肝等的检测“窗口期”。除此之外,血液的分离、储存、运输等都需要成本,“这样算下来,一个单位红细胞的成本已不止200多元”。
“如果用自己的血,各种检测费用都没有了。”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输血科主任周吉成介绍,以术前自体储血的方式为例,病人只需交纳约60元,是耗材、存储等费用。
对于血液回收式的自体输血,成本则比较高,主要是血液回收处理设备及耗材的成本。据介绍,一套国产管路的价格就要800多元,而且不能重复使用。但即使是这样,也比用异体血省钱。因为这方式通常用于用血量较大的手术,如心脏大血管手术、脊柱骨科手术等,一次用血可能达数千毫升。假设一个病人用10个单位的异体血,总费用在3000元左右。如果采用术中血液回收,则只需支付耗材费,就算所需管路的成本是800元甚至1000元,也能省下三分之二的费用。 2013年,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开展自体输血的数量达到了2000多例,对缓解临床用血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瓶颈
没有相关收费标准
《指导意见》提出,医院要制定科学用血计划,积极推广自体输血技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2014年全区三级综合医院自体输血率要达到25%以上。
吴易介绍,其实医院的自体输血率达到35%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从去年实施的情况看,经过术前沟通,大部分患者是愿意接受自体输血的,毕竟别人的血需要等,手术会延期。但也有个别患者不信任医院,担心自己的血被抽走用到了其他地方。
据了解,实施自体输血的最大瓶颈不在患者,而是没有相关的收费标准。除了血袋等耗材的钱能收,其他都不能收,人力成本等都没算进去。实际上,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光是做好平时的本职工作已经忙得脚不沾地,跟病人沟通、操作、采血、储血等都要花时间,所以有时候临床医生不愿做。目前,该院是以院内鼓励的方式来推行,对开展自体输血的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实际上是医院亏本在推,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计”。
吴易认为,在医院推行自体输血技术,并不是医院想多赚钱,主要还是为了缓解用血紧张,减轻病人负担,加快病床流转。目前,该院正在跟发改委、物价部门积极沟通,希望能理解现在医疗服务的现状和紧迫性,适当加快审批速度。到时不单是一家医院,其他医院都能参照开展。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都尝试开展了自体输血,只是碍于没有收费标准,难以形成气候。除此之外,有了收费标准以后,接下来还需要将自体输血的费用纳入医保,否则用别人的血能报销,用自己的血要自掏腰包,这项技术还是难以推广。
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先走一步,如浙江省从2014年1月1日起,患者自体输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
[相关链接]
自体输血的三种方式
1术前自体储血:
在手术前的几天里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保存起来,在手术期间输用。
2急性血液稀释:
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病人一定量的血液储存,同时输入胶、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再根据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病人。
3血液回收:
使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手术中流失的血液等进行处理,然后再输给病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