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巴西科学家利用南美洲响尾蛇毒液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来对付丙型肝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项调查是基于科学文献中的记录,动物的毒液表现出对一些病毒的活性,如黄热病,麻疹和登革热,属于与肝炎相同的黄病毒科病毒。

       与丙型肝炎作斗争的新方法非常需要。可用的治疗方法昂贵,具有不良的副作用,并且具有病毒抗性。根据该州卫生部门的数据,在巴西圣保罗州,大约有百分之五十的肝 脏移植手术是在乙肝或丙肝患者身上进行的。仅在丙肝患者中就占了圣保罗所有肝 脏移植的40%。

       研究人员测试了三种来自响尾蛇的化合物,并且还研究了从巴西特有的一种植物Pterogyne nitens中提取的黄酮的抗病毒能力。这些实验的结果分别在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中发表。

       在FCF-USP毒理实验室成功分离到了两种来自响尾蛇毒的蛋白质:磷脂酶A2(PLA2-CB)和巴豆毒素(CP)。他们在自然界被发现作为crotoxin蛋白质复合体的亚基。

       在用培养的人细胞进行的一系列体外实验中,他们分别和一起测试了两种化合物在蛋白质复合物中的抗病毒作用。他们观察到这些化合物对人体细胞的作用(防止病毒感染),直接作用于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由单链RNA(核糖核酸)组成,它是编码病毒蛋白质的简单核苷酸链。 Ana Carolina Carolina Gomes Jardim说:“这种病毒侵入人类宿主细胞进行复制,产生新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内部,病毒产生互补的RNA链,病毒基因组分子将从中出现,形成新的颗粒。”

       “我们的研究表明,磷脂酶可以嵌入双链RNA,一种病毒复制中间体,抑制新的病毒颗粒的产生,与没有磷脂酶时的插入相比,插入减少了86%。当使用crotoxin进行相同的实验时,病毒颗粒的产量下降了58%。

       研究的第二阶段包括验证化合物是否阻断病毒进入培养的人类细胞。在这种情况下,结果更令人满意:磷脂酶阻断了97%的病毒进入细胞,而crotoxin使病毒感染减少了85%。

       最后,他们测试了从同一响尾蛇毒液中分离出来的另一种化合物crotapotin。 Crotapotin对病毒进入或复制没有抑制作用,但确实影响到病毒生命周期的另一个阶段。

       据研究人员说,实验结果表明,磷脂酶和crotapotin分别使用时比一起使用产生更好的结果。

       巴西植物

       关于化合物对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第二篇文章描述了来自巴西植物区系的物质:山梨醇和山梨醇,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都是由Pétolognenitens叶中分离出来的。

       类黄酮是在水果,花卉,蔬菜,蜂蜜和酒中发现的化合物。与从响尾蛇毒分离的化合物一样,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细胞和未感染的细胞中测试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 Sorbifolin在45%的病例中阻止了病毒进入人类细胞,而legitin提供了更有希望的结果,阻止了79%的病例进入。

       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另一端,类黄酮对病毒颗粒复制没有影响,并且不阻止它们从感染的细胞释放。

       IBILCE-UNESP基因组研究实验室的病毒组负责人Paula Rahal说:“来自P. nitens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从巴西植物中分离出来的约200种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由Regasini教授利用天然结构合成的。”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