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药物发现杂志刊载了一篇市场观察文章,对2017年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公司和单个药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细看下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者有之,手捧金饭碗却辗转反侧者有之,不在三甲内但胸有成竹者亦有之。当然,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名次本身已不重要,而各家公司对未来的产品布局,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才决定了其未来的业绩。
销售额排名榜的巨头们
从公司排名图中可见,在止痛药Lyrica(普瑞巴林)、肺炎球菌13价组合疫苗Prevnar和乳腺癌靶向药Ibrance(帕博西尼)三驾马车的拉动下,Pfizer稳居2017年总销售额第一的宝座。即便Lyrica受到仿制药的竞争,Pfizer公司仍然有望在2018年继续占据销售榜首位。如果外界对其“另一宗大并购”的猜测成真,Pfizer真的要做到独步江湖了。第二名,Novartis紧随其后,银屑病药物Cosentyx销量的攀升是其一大动力。探花郎Roche虽然2017年还跻身三甲,随着特许的单抗药物老伙计们,Rituxan(利妥昔单抗)、Herceptin(曲妥珠单抗)和肺癌药Avastin纷纷受到生物仿制药的竞争威胁,外界预计其2018年排名会下滑到第五位。Roche这三款药物2017年的销售额为210亿美元,即便Roche今年计划在多发性硬化症药物Ocrevu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ecentriq和血友病药Hemlibra上取得突破或者扩展疗法占领市场,但是很可惜,这些都不足以弥补其销售衰退。Gilead公司由于丙肝市场的萎缩,销售额明显下滑。最近其在CAR-T领域投资甚重,收购Kite公司“押宝”细胞免疫疗法。Merck公司依靠Keytruda的优异表现,应该可以稳定一下由于糖尿病市场缩小带来的销售额下滑。
2017年药品(处方药及OTC)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图片源自参考文章)
在2017年销量前十的药品排行中,单抗类药物超过一半占了6席,让各自的东家赚的盆满钵满。然而这些药物的成功,部分也要归功于特许销售保护下制药公司的涨价策略。工业界对FDA的不断游说取得了效果,成功阻击了生物仿制药进入市场,避免了可能的竞争对其定价和销售的打击。以Abbvie的Humira(阿达木单抗)为例,2017年仅这一款药品就带给公司近180亿美元的收入。虽然两家生物仿制药,包括Amgen的Amjevita,已经被FDA批准,眼看就要杀到Abbvie面前,可惜一个专利诉讼硬生生将它的上市时间推迟到了2023年。
2017年全球销量前十的药品(紫色代表单克隆抗体药物)
仿制药面临的困境
说到美国生物仿制药所面临的困境,上个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做了相应介绍。到目前为止,美国市场上只有7款生物仿制药,而在欧洲市场这一数字是14,为美国的两倍。FDA局长Scott Gottlieb博士数次表示想要推动生物仿制药发展,通过市场竞争促使治疗价格下降,给患者带来实惠。但是生物仿制药的销售额还是只有32亿美元,只占美国整个生物药销售额的3%。
该文章认为这主要是由五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处方药师对生物仿制药不了解,不愿给患者用药;二是FDA规定的生物仿制药命名原则无意中造成了认知差别;三是对生物仿制药等效性和可替代性定义的不明确;四是定价系统的不合理;五是生物制药工艺的复杂性,使得生物仿制药的生产管理不像化药那样简单。总之,生物仿制药想要真正与原研药掰掰手腕,还需等待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自身技术的发展升级。
总结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个独享市场的重磅药物对于所属公司,与其说是一份恩赐,倒不如说更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斩下的风险。还是以Abbvie的Humira为例,巨大的收益占到了公司总销售额的70%,所以未来当其竞争者真的走到台前时,对其的威胁也可想而知,还好Abbvie还有时间做出调整和应对。另一家公司Celgene的多发性骨髓瘤药物Revlimid(来那度胺)在2017年给公司带来了占总销售额64%的收益,尽管Celgene尝试将产品线多样化,但是都没有成功。反义RNA药物Mongersen去年折戟临床三期,本月其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关键新药Ozanimod申请上市又被FDA拒绝。其他位列前十的药品,也随时有可能滑下“神坛”,如Sanofi的Lantus受仿制药价格的逼近,预计销量会下滑。
参考文章:
Top drugs and companies by sales in 2017
Friction in the Path to Use of Biosimiliar Drugs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