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天气乍暖还寒,记者在上海市血液中心献血大厅里看到有众多热情的无偿献血志愿者,献血大厅因而显得暖意融融。“能将自己的爱心通过热血传递给身患重病急需输血医治的同胞,是每一位献血志愿者最大的心愿和根本动力。”献血者们一边伸臂献血,一边真诚地表示。
卫生部印发的《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加强无偿献血队伍建设”,并强调“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推进核酸检测工作”。作为全国首批核酸检测的试点单位,上海市血液中心已连续两年开展血液核酸筛查,在短时间内出台了检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完成了实验室的建造并顺利通过验收,建立了标准作业程序,为上海市民的用血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输血传播一直是国内外输血安全领域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常规血液检测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存在“窗口期”的问题。“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病毒至外周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病毒的抗原或抗体之间的这段时间。常规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的是血液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抗原或抗体,但当血液处在感染“窗口期”时就无法准确检测。值得关注的是,90%以上乙肝和艾滋病的传播风险及75%以上丙肝的传播风险来自于“窗口期”病毒感染[1]。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上海市血液中心采供血技术部谢云峥部长,他介绍说:“近年来发展的核酸检测技术(NAT)是通过直接检测病毒核酸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的先进检测技术,是一种比目前常规检测更为灵敏的血液检测方法,显著缩短病毒‘窗口期’,进一步减少输血所引发的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供血安全。”目前,核酸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研究显示,核酸检测技术可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72和22天[2]缩短至25、59和11天[3]。
据上海市卫生部门统计,上海每年用血量合计为72吨,位居中国第一[4]。如何保障这些血液制品的安全是上海市各血站工作者面临的考验。谢云峥部长强调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引进更加灵敏和精确的检测方法,更早的发现病毒感染,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提高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上海已经常规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可以说,我市的血液检测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
在上海市血液中心集中化检测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中心引进的罗氏诊断cobas s 201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据介绍该系统的核心是罗氏专利――荣获诺贝尔奖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检出血样本中极微量的病毒核酸。cobas s 201不但可以在一个反应管中检测HIV-1,HIV-2,HBV和HCV病毒的各类基因型,而且是唯一能够检测HIV-2的NAT筛查系统。 最后,谢云峥部长总结道:“作为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工作者,我们将尽全力保障上海市民的用血安全。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挽救重症垂危患者的生命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1] 出自:Gallarda JL, Dragon E. Blood screening by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current issues, future challenges. Mol Diag, 2000, 5( 1) : 11-12. [2] 出自:Roth WK. NAT and viral safety in blood t ransfusion.Vox Sang, 2000 , 78 (Suppl 2) : 257. [3] 出自:Meng Q, Wong C, Rangachari A,et al. Automated Multiplex Assay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Hepatitis C Virus RNA,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RNA. J. Clin. Microbiol, 2001, 39: 2937 - 2945. [4] http://www.shblood.org.cn/ShowInfo.asp?ID=3899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