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历时10个多月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单位行贿等案终于侦查终结,并依法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一案件无疑是对医药行业的一次大爆料,随着行贿案的侦破,GSK在抗肝炎药“贺普丁”的销售过程中先后所实施的“长城计划”、“龙腾计划”被曝光,行贿数额高达数千万元。
熟悉医药行业的人都知道,医药代表正是医药行业推销员的另一简称。药企给医生一定数额的回扣,医生将药卖给患者,医药代表从中收取提成,这就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链现状。目前,网络上盛传GSK之所以在贺普丁市场上采取这样过激的行为,是因为贺普丁的专利早已到期,国内各种仿制药剧烈冲击着贺普丁的市场,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GSK通过行贿使医院不再采购贺普丁的同类药品,使医生只给肝炎患者使用贺普丁。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近期以来,医药领域内的数家制药巨头之间的重组。4月22日,去年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的诺华宣布以145亿美元收购GSK肿瘤药品,并将自身疫苗业务(不包括流感疫苗业务)以71亿美元外加专利使用金出售给GSK,同时两家还将共建一家合资企业,整合其消费者保健业务。此外,诺华还将其动物保健部门以5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礼来。4月28日,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确认已向竞争对手英国阿斯利康溢出收购意向,交易金额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5月6日,德国拜耳达成收购美国默沙东消费者医疗保健部门的协议,涉及金额高达142亿美元。
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这场让人目不暇接的重组呢?深入思考一下就会把人们的视线转移到了专利药的期限上。无论是诺华和GSK的重组,还是试图扩大市场的辉瑞,不同的行动蕴藏着相同的意图,那就是缓解专利药到期带来的市场份额缩水。
有数据表明,在2010到2015年间,国际上将由300余种专利药到期,其中不乏制药界的“重磅炸弹”。以辉瑞为例,2012年,由于立普妥的专利到期,辉瑞制药业务的销售额下降了25%。有专家表示,制药巨头重组的主要原因就是重磅炸弹专利到期,长此以往,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比如,诺华在肿瘤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收购GSK的肿瘤产品能进一步减少其在肿瘤领域的竞争,并成为世界上领先的抗癌药研发公司。而GSK在交易完成之后,其疫苗领域得到了扩展,业务格局得到了改变,年销售额也会有相应的提升。至于礼来,在收购了诺华动物保健业务之后,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动物保健公司。最终马太效应突显,制药巨头们强化了自己的优势业务,淘汰了自己的边缘业务。
那么国内的医药企业又作何反应?重磅炸弹的专利一到期,国内的仿制药行业马上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在GSK的抗乙肝药贺普丁专利到期后,由福建广生堂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研制的国内唯一获得国家授权专利的仿制药“贺甘定”问世了,他的出现打破了贺普丁在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临床一线药中的垄断地位。另有相关数据表明,截止2013年9月份,国内在已批准上市的13类近400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有6类9只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的都属于仿制。
此外,在生物制药领域,国内正在研究的100多个品种中,大部分属于改进型仿制药。面对外资企业的专利悬崖,中国仿制药早已磨刀霍霍等待市场开闸,再加上G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行贿案的侦破,外资企业纷纷收敛了手脚,更加给仿制药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然而,这决不能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持久状态,专注于创新才能打造中国自己的医药品牌。
医药行业动荡的局面告诉我们,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专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一个为人类谋福利的行业内,利益远远比不过消费者的幸福,创新才是开拓新天地的必经之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