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治疗概念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焦点。 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迄今为止,尚无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以下简称”卫计委)批准开展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该委员会也未组织过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相关的临床试验。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国内火热的细胞免疫疗法临床应用都涉嫌违规。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免疫细胞治疗采用的都是第一代细胞治疗方案,而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能够证明第一代细胞治疗方案对肿瘤有明确的疗效。 疗效无法证明 医药行业研究员符浩表示,免疫治疗产业链可以分为以国外巨头为首的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国内相对粗放的细胞免疫疗法(免疫细胞移植的抗癌、保健、美容)、上游切入的免疫治疗技术服务(目前主要是细胞存储). 据某三甲肿瘤医院的一位医生介绍,目前,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免疫疗法主要有两大类:单克隆抗体与癌症疫苗。其中单克隆抗体相对成熟,是在人体外生产出来的专门针对癌症的特异性抗体,药品也很多,确实对一些肿瘤有效,但价格昂贵,性价比远低于其他标准疗法,只能作为二线治疗。 而最吸引人的则是癌症疫苗,承载着人类通过增强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美好愿望,但真正批准应用于临床的产品寥若晨星。 据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癌症疫苗仅有4种。其中3种是预防性疫苗(预防宫颈癌的Gardasil与Cervarix,以及预防肝癌的乙肝疫苗)。真正针对癌细胞本身的疫苗仅有Provenge,这种疫苗是用来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由于前列腺癌细胞大多会带有一种特殊的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疫苗充当侦察兵的角色,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以PAP为靶点去消灭癌细胞。虽然Provenge被证明有效,但也仅能提高晚期癌症患者4个月的生存期。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振刚博士曾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免疫细胞治疗采用第一代细胞治疗方案,即采用非特异性CIK细胞和未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细胞,虽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疗效仍不够理想。 源正细胞首席科学家周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技术与国外相比有10到15年的差距。目前没有临床试验能够证明非特性的细胞治疗比如NI或者CIK对肿瘤有明确的疗效。目前CIK细胞在美国已经被完全放弃了。 周向军表示,目前没有一个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的实验能证明CIK细胞对肿瘤治疗有明确疗效。虽然我国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找出大量的典型病例,但是典型病例从循证角度不足以证明有效性,必须临床试验才能证明有效性。 未获“准生证” 根据卫生部 (卫计委前身)颁布的《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同时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 卫生部还制定了《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该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临床应用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的依据。据《管理规范》规定,开展该技术的医疗机构必须是三甲医院,并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应用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有关的诊疗科目。 据此,2014年8月18日,上述三甲肿瘤医院的医生向卫计委提交了公开申请书,要求公开两项内容:卫生部允许开展癌症免疫疗法的医疗机构名录、卫生部组织对癌症免疫疗法进行临床试验的数据及研究结论、伦理审查的相关文件。 8月25日,卫计委回函称:“目前,尚无经我委批准开展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我委未组织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相关的临床试验。” 周向军表示,2009年,卫生部专门颁布了第三类技术,把一些新的技术,其临床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验证,只是理论上有效的,伦理上有些争议的技术归为第三类技术,由卫生部来直接审批。颁布的技术里自体免疫细胞排在第四个。但是相关技术指南迟迟不能出台,原因是中国缺乏肿瘤细胞治疗的循证学依据。没有单位做临床试验,仅仅做临床应用,这就和几年前的干细胞一样。各个单位只做收费的临床应用,不做不收费的随机的临床试验来检验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周向军表示,目前的监管处于两难的状况,要出台监管措施,又没有临床的数据。另一方面,从创新的角度上,从原则上支持的。“据我所知,企业们一直要求监管措施尽快地出台,但是因为种种限制,目前的监管处于一个两难状况。” 灰色地带 细胞免疫治疗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的积极参与。 2009年初,双鹭药业出资1020万元合资设立辽宁迈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迈迪”),持有其51%的股权。辽宁迈迪是一家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免疫细胞生物治疗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辽宁迈迪免疫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已经获得专利,累计为1.6万人次以上肿瘤患者提供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被认定为“辽宁省肿瘤免疫细胞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该公司先后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和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开展免疫细胞生物治疗业务。 目前,辽宁迈迪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的免疫细胞生物治疗业务是取得了临床研究资质还是取得了临床应用资质?与医院合作的具体模式是怎样的?合作开展的免疫细胞生物治疗业务是否向患者收费?该业务是否发表过证实相关临床疗效的医学文献?双鹭药业在收到记者的采访提纲后,到截稿为止一直未做出任何回应。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和三甲医院合作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打政策的“擦边球”。早在2000年,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 、国家计委就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科室”“病区”“项目”,一方面避免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另一方面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招商证券的研报表示,2012年中国肿瘤免疫疗法的市场规模为10亿~15亿元,预计2013年这一数字将会翻倍至20亿~30亿元。目前国内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龙头企业有上海柯莱逊和深圳中美康士,预计2013年收入均过4亿元。主要是以第三类医疗技术审批,与三甲医院合作成立符合GMP规范的生物治疗实验室,上海柯莱逊目前有30余家合作治疗中心。 工商资料登记显示,上海柯莱逊大股东为福建莆田人陈新喜。其兄陈新贤为圣贝国际牙科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加坡华康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莱逊官网信息显示,陈新贤曾以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前往该司指导工作。 那么,细胞免疫治疗产业下一步是否会像干细胞治疗一样被监管部门集体叫停? 周向军认为不会被集体叫停。行业发展遭遇的难题还是技术。以肿瘤患者总生存为指标的技术开发,全世界都是这个目标和难题。目前行业发展的焦点在于能否跟上国外技术发展的步伐,现有肿瘤治疗技术、手段,无论是手术、药物和放疗,仍然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换句话说,肿瘤患者需要新技术,无论国内外,行政监管都是落后于技术发展的。 “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良币才有出路。放开让大三甲医院做三代、四代技术,反而没有莆田系的一代技术市场了。”周向军表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