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商报》报道,日前来自重庆市食药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初,重庆市药品经营企业由2016年的16099家(截止2016年11月)减少至13430家,数量减少了16%,也就是说一年多内药店减少了1/6,2669家药店“消失”了。
官方数据显示,重庆全市(区、县、自治县)常住人口约3075万,药店数量已经达到13430家,药店密度为2289人/店,大大低于行业水平,市场趋于饱和。
目前,重庆零售格局已逐成型,第一梯队由桐君阁、和平、万和、鑫斛四大家族领衔;第二梯队包括万家燕、真善美、一心堂重庆公司、健之佳重庆公司等后起之秀;第三梯队主要是区县的霸主,如开州大药房、正典大药房等,深耕一域;第四梯队更多是松散型的连锁,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分类分级管理的逐步落地以及区域龙头的“扩军”,药店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今年6月,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药店453738家,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409家,下辖门店229224家,零售单体药店224514家,其中,中小连锁的门店数约占70%左右。
从政策上看,对于中小连锁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分类分级管理。
近日,商务部印发《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商务部规定,一类药店可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限制类药品)、中药饮片;三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药品)、中药饮片。
对于一类药店仅可经营价格相对透明的乙类非处方药,不少老总担心,一类药店的经营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而品种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冲击。值得一提的是,在医药处方外流的趋势下,失去处方药的经营资格,等于失去了平等竞争的砝码。“再者,目前绝大多数地区支持具备资质的商超销售乙类非处方药,对于这类药店来说,生存空间更加狭窄。”
在人员配备上,国家版指导意见要求,一类店配备至少 1 名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二类店需配备“1+1”(1名执业药师+1名药师),三类店则要有“2+2”的标配。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要达标难度不小。
从市场竞争环境来看,中小连锁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目前上市连锁和区域龙头在各自重点地区继续大举“扩军”,纷纷采取聚焦战略,网络“下沉”,以达到深耕重点区域的目的。
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一心堂方表示对川渝地区目前仍以市场发展为核心,公司会持续大力发展川渝市场,以提高市场份额为核心。一心堂希望在川渝做到20%的市场份额,甚至突破百亿。随着高瓴、全亿、正和祥等的加入,川渝地区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中小连锁大量出现在四大民营上市连锁的收购名单上。1~9月,益丰共进行了11起并购,收购门店规模在20家以内的连锁有9起,占72.7%;老百姓不含股权收购的8起,门店数都在20家以内的连锁占100%。
与此同时,竞争加剧也将导致人工、房租等经营成本上升,造成顾客分流,盈利能力下降。
另外,药店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型升级,因此未来需要竞争的不只是商品资源、资本,还有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这些“烧钱”的项目考验着药店本身的运营能力。
对此,在2018年中国药店管理学院年会上,湖北天济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金萍认为,中小连锁的发展路径有两条,一是向外:中小连锁应该把心胸打开,相互之间互相“参股”,彼此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和大连锁合作,获得品种资源。二是向内:采取差异化策略,打造自己的经营特色,引导消费者消费。
对于中小连锁今后如何发展,赵金萍的建议是:一、首先自己要努力成为当地的龙头,该布的点全部布完;二、打造“金身”,练好内功,做到“刀枪不入”;三、要积极拥抱新业态、新模式;四、积极广交朋友,从中选择最好的合作伙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