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期到了?

  ▍2019年,药企裁员期?

  2019年开年仅半个月,就有三个知名药企宣布裁员,显然,现在的医药行业都进入了快速的转型期。

  首先,中国的带量采购给予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公平竞争的机会,强化竞争,促进仿制替代原研,外企的优势逐渐降低。

  其次,世界范围内,跨国药企的大批专利药到期,全球进入仿制药竞争的高峰期,外资药企的鼎盛时代终结。

  为了应对这样的竞争环境,外资药企选择调整战略,剥离非主营业务,强化主营业务。

  因此,对这类药企而言,瘦身和裁员通常是同步进行,他们为了聚焦核心领域,都会采用剥离核心业务,出售产品,转让销售权,最后裁员的方式来节约资本,集中发力创新药领域。

  ▍2018-2019年,这些药企宣布裁员

  2019年1月17日,据外媒的报道,礼来正在计划削减250个职位,作为Fegersheim工厂“现代化”工作的一部分,用于减少该工厂的工资支出。

  2019年1月11日,阿斯利康宣布,为了简化生物制剂生产,阿斯利康正在关闭科罗拉多州的两家工厂,并裁员210名工人。

  2018年12月11日,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计划削减超过10%的法国劳动力,共327个工作岗位。其中,人类健康部门裁员197个,动物健康部门裁员130个。

  2018年12月上旬,赛诺菲也宣布计划在法国裁员670人,裁员计划将在2020年前完成。

  2018年11月30日,拜耳大中华区官网公布了一则消息:拜耳意欲加强核心的生命科学业务,同时大力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计划退出动物保健业务,出售部分消费者健康品牌和产品线,合计裁员12000人。

  2018年9月25日,诺华宣布,计划在其总部瑞士削减2200多个工作岗位,此举将波及1500位药品生产一线员工以及约700名商业服务部门职员。目前,诺华在瑞士各地共拥有雇员1.3万名。

  资料显示,诺华将战略集中在重点药物的研发上,包括花费数十万美元的基因疗法。此次裁员,意在节约成本,投入研发。

  2018年9月19日,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在美国裁减650个职位,包括200个内勤人员,以及450个医药代表职位。

  2018年9月18日,诺和诺德官方网站发布《转变研发方式的计划》,宣布在中国和丹麦裁员400人,作为其研发部门重组的一部分。

  2018年9月11日,武田公司公布了关闭芝加哥地区美国总部的计划,并将其美国业务集中在Shire运营的波士顿地区,此举将关闭1000个相关岗位,并承诺将削减约7%的合并员工。

  华尔街日报2018年7月份报道,另一家瑞士制药巨头罗氏控股公司也计划通过关闭其地区办事处来重组其结构。

  2018年1月下旬,赛诺菲也开始新一轮裁员,经官方发言人Ashleigh Koss证实,赛诺菲正在裁减美国糖尿病和心血管销售团队的400名员工,但负责PCSK9降脂药物Praluent的心血管团队将不受此次裁员影响。

  2018年1月3日,艾尔建宣布裁员1400人,成为18年“第一裁”。裁员涉及公司商务团队1000名员工,外加400个停招岗位。除裁员之外,艾尔建宣布还将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节省开支,此措施一落实,公司的运营成本相比2017年可节省3亿~4亿美元。

  ▍“裁员大潮”?医药代表们这样应对

  在市场红利消失时,“瘦身”完毕,“强身”就会随之开始,综合来看,大多跨国药企将裁员结余下来的资金用来投入研发之中,或进行研发部门重组,或升级研发设施。

  而从国内的目前形势来看,曾有研究机构表明,在最受关注的政策——带量采购的影响下,中国的本土企业将进一步分化,创新药企和大型药企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带金销售“的环境逐步进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推广和销售成本结构将发生变化,企业都需要重新构建营销模式,产品线的调整所带来的岗位变化也直接的影响医药代表。

  有研究机构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短期内医药行业不会出现大量裁员,但长期来看,医药推销的营销模式可能会有较大改变,但值得高兴的是,医药行业始终是朝阳产业,更多的是药企间或品种间的此消彼长,医药代表们选对东家和产品才更重要。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