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带量采购虽然已经揭晓,但部分市场观点认为没有触及服务改革。不过,医保带量采购对于以医保为主要收入的民营医疗机构事实上将产生很大的挤压,民营医疗机构急需转型。

       自从全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以来,民营医疗的药品加成并没有取消,其价格优势已经消失,很多地区的民营医院和诊所的住院和门诊均次费用都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无论是简单的配药,还是住院等主要医疗行为的决策都受到实际开支的影响。

       比如,康华医院2017年的均次门诊费用为347元,超出当地5家公立综合医院的平均值227元达53%,住院均次费用更是超过公立三甲平均的16%。仁康医院作为一家二级医院,也超出当地主要的12家公立医院的平均均次医疗费用,门诊超出41%,住院超出22%。

       随着医保开展带量采购,公立医院的部分药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正如之前我们分析的那样,医保带量采购更多的是为了医保支付价的形成做准备。而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了“二是出台支付标准政策。明确医保对同一通用名不同商品名的药品,按相同支付标准支付的操作细则及过渡期政策,引导参保人合理用药。”这已经明确了医保支付价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医保支付价的推出还有一个过渡期,但由于药品费用仍然占据了医疗开支较高的比例,在实施医保带量采购之后,公立医院的均次费用也将再次出现明显的下降。面对公立医院在药品上的价格优势,民营医疗机构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药品收入来发展,否则将面临很大的客户流失。

       从已经实施医保支付价的福建来看,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受冲击最大。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以开药为主,营收手段较为单一,公立的基层医疗机构还有补贴,民营则主要依靠药品收入,而且主要是慢病用药等普药。在医保支付价实施之后,民营基层医疗即面临药品利润的锐减。如果不接受医保支付价,用户锐减,营收无法维系。

       而对民营医院来说,虽然可以通过检查、手术、住院等服务性收入来对冲药品收入的下降,但随着医保整体改革的启动,未来对检查和手术的费用控制压力将加强。特别是为了针对高值耗材和部分用量大的器械展开可能的以量换价,这将在市场上整体压低相关产品的价格,进一步压低医院可能的收入和利润。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并加大服务性收入的提升至为关键,如果还是是依靠药品和器械等产品收入来保证利润,民营医疗将面临很大的危机。

       因此,民营医疗需要从依赖药品转向更多的依靠服务。但是,现有医保支付的服务性收入并不高,这制约了民营医疗的高利润,未来可能很难再现现有经营者已经习惯的两位数的利润。民营医疗机构未来也可能转向中高端,但整体市场相对狭窄,很难获得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