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是江苏省及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昆山市小核酸基地、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吴中区医药产业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更是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同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一方阵。

       一、产业规模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苏州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苏州立足产业现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所谓的“1”是构建一个核心区,即苏州工业园区,“N”就是在全市除了苏州工业园区以外建立多个增长极,预计未来到2020年发展规模将达到2000亿的规模。出台的《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把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作为苏州前瞻布局的先导产业,并支持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建设,引导人才、资金、项目、载体向集聚区集聚。

       从经济规模体量来看,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截至2017年末,苏州集聚生物医药类企业达3000多家。

       二、产业链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四大制造业领域,其中主要是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生产总值约占全市产业总量50%左右。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构建成园区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的搭建。市内各园区积极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园,并实行产品差异化定位发展。

       三、空间链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空间链布局上一方面秉承空间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实现产业延展及产品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专业前沿优质产品;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各类建设模式,如PPP模式,解决各园区建设资本金及运营问题;再有充分考虑城市规划,打造职住平衡,形成特色生产、生活小镇,形成城市产业多中心格局。

       从区域分布看,苏州市产业规划和布局引导进一步加强,形成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区高端医疗器械、吴中区医药研发外包、昆山市小核算、常熟市现代中药、张家港市医疗器械制造等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并且形成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分为三个区域,设计目标是作为高端医疗器械与新药制剂的产业化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的搭建。

       (二)吴中医药产业基地

       吴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现已成为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独特的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的产业化基地,该产业已成为吴中区当前重点培育的新兴战略产业。目前,基地内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OTC营养补充剂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头饱类抗生素及中间体供应基地,全国品种最全并已获得欧洲相关资质认证的肽类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综合条件最好的灵长类实验动物基地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启动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研究和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中国苏州吴中药港”的品牌已经形成,并做到“产业专业化、企业集群化、运作市场化、前景国际化”,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以小核酸产业为旗帜,形成了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服务外包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聚集50多家生物医药领域优秀高科技企业,成为江苏省、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小核酸技术及人才聚集区。该基地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小核酸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了中央“千人计划”11人,江苏省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人才4人,姑苏人才6人,昆山科技功臣3个,昆山“双创”人才22人。建设了10多位科学家冠名的研究室,共获得国家重大专项及“863”项目13个,承担江苏省以上各类科技项目近50项。基地环境有利于集聚资源,做强区域产业特色,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也能够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合作、创新研究等方式积极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江苏省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由苏州高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共建,是中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业医疗器械产业转型示范区、创新研发集聚区、成果转化推进区。

       2017年初,苏州市高新区提出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三大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增长点,形成更加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创新引领方向,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2017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一战略产业”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推动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优势品牌。

       (五)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

       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沙溪镇为中心打造“沙溪生物制药小镇”,实现特色生物医药产业生产、生活职住平衡。园区拥有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苏州金盟生物技术、赛业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等多家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规模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新药研发、CRO服务、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特色。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载体拓展顺利,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50家,放大了“扎堆效应”,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有着完善的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基地,集聚了一批新药原药及中间体研发企业和生物制药企业,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小镇初露峥嵘。

       同时,沙溪镇政府为入驻产业园和后续稳定运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园区投资5亿元建设符合FDA、CFDA标准的产业化支撑平台——“新药筛选检测平台、动物药物评价平台、小分子CMC制剂研究平台、大分子中试及大规模生产服务平台、细胞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成为亚洲第一、国际上最好的新药临床前研究中心之一。重点围绕生物制药小镇建设目标,着力完善产业链、政策链、服务链。

       (六)其它特色产业园—古里镇生物医药产业园

       各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积极开发下设特色园区,其中古里镇生物医药板块已经成为常熟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园区按照高新产业规模化、集群产业基地化的发展思路,科学研判、合理布局、精准定位,通过系列支持举措和配套环境的完善,扶持入园企业发展;以袋类、包类、管类、硅胶类、注塑件类等六大医疗器械为主打产品,以“生产安全有效的产品,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总质量方针,对入驻企业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目前,产业园已入驻高分子医疗耗材相关企业20家,其中省民营科技企业5家。同时古里镇凭借打造健康特色小镇项目,将建设常熟医疗器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常熟医疗器械公共灭菌中心,为园区及周边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和灭菌服务。

       四、创新链

       苏州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力支持产业技术研发,集中力量攻克重大科技难关,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在全省率先设立“医疗器械与新医药”科技专项,在抗体、疫苗、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部署一大批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通产学研路径,组织苏州医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机构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目前苏州在小核酸药物、纳米生物医药、抗体诊断、免疫等领域技术已经跻身国际前沿,有望实现规模化经济发展态势。

       生物医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实验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创新平台所提供的支撑与服务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苏州市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格外注重研发载体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全市建有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5个,院士工作站15个,搭建江苏省生物医药创业服务平台、江苏省纳米加工、测试与工程化技术平台、江苏省昆山小核酸技术公共服务中心、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站式客服中心等省级以上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0个。

       创新成果。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苏州市累计获批国产药品1626件,包括化药1468件,生物制品5件,中药152件,辅料1件。累计获批国产医疗器械11471件,包括一类医疗器械6968件,二类医疗器械3287件,三类医疗器械1216件。

       创新资本。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苏州生物经济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含新三板共29家。医健行业PE.VC融资额38.36亿元。

       创新人才。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各层次人才上万名。核心包括国家千人计划4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0人,国家973科学家2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江苏省333人才20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9人,973计划科学家19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19人,苏州市吴江区55352人才工程117人。

       五、产业政策

       “十二五”以来,苏州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大力发展和壮大生物医药产业。2011年,研究出台《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并在全省设立首个“医疗器械与新医药”科技专项,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201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动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品走向市场、形成规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苏州各区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包括苏州高新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苏州工业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吴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快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分别从税收奖励、产业化鼓励、人才激励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了上下呼应、协同推进、保证落实的产业政策体系。

       六、经验借鉴

       (一)差异化规划先行,定位目标明确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在各园区规划设计之初,就强化差异化特色定位,避免同质竞争。在苏州城市布局上,设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城市三大战略产业之一后,各城区根据资源特点设计发展产业重心,形成明确的发展目标,利于日后生物医药产业的多个主打产品发展。

       (二)“点线面”带动,一区多园协同管理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初,为突破园区初期发展困境,各园区采取引入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影响力带动线条企业入园,发挥良好的标杆引导作用,进而实现产业面的企业入园,形成园区吸引力,发挥集聚功能。在管理上,设计“一套人马”进行多园管理,注重各园发展需求,由“特色产品小集聚园”汇聚“国内领先产品门类大集聚区”。

       (三)强化政策服务功能,资金支持到位

       提高政策服务功能的有效性,切实解决初创企业的困境,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多种方式减少企业初期成本和降低企业入驻门槛,以扶持和助力企业发展。落实资金扶持到位情况,每年安排重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引导和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同时对中小微企业的各类政策资金申请、金融信贷提供全方位帮扶,强化信息畅通。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解决各类企业申办手续政策审批问题,提高政策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