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是贝达药业的核心品种,上市仅8个月销售收入即突破1亿元人民币,2016年销售突破10亿,占到总营业收入的99.98%。同年,贝达药业上市。

       本文将从产品布局上,我们来谈谈贝达药业的单品策略和未来发力点。

       十年磨一药,赤手空拳靠蛮劲

       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收益未知

       2002年7月,丁列明等海龟精英确定把已初步完成实验室筛选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项目带回中国开发研究。2003年1月,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启动该新药临床前研究。

       此后又用掉了近3年时间,找到一个稳定、疗效佳、安全的候选药物化合物。期间,贝达经历过无人问津、审评慢、试验失败、运营资金告罄、投资取消等各种难题,全靠研发者的蛮劲才坚持下来。

       2010年7月,贝达药业向CFDA申请凯美纳新药证书, 11个月后,终于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成为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1类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

       新药研发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件艰难的事,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还有无数的技术困难。但对于贝达来说,也得益于当初的「蛮劲」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如今的贝达,注册资本4.01亿元,总市值264.58亿元。

       Insight数据库显示:贝达药业2011-2016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扣非后净利润见下图。近几年贝达的总收入、净利润指标都呈现稳健增长的趋势。2016年总收入10.35亿,实现净利润 3.67 亿元。2014至2016年3年间,贝达药业总收入持续攀升,总收入增长 46.93%,净利润增长37.67%。

       图片来源:Insight数据库

       2016年11月7日,贝达A股(300558上市,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贝达药业完美演绎“单品打天下”的全部打法

       我们通过查询Insight数据库发现,贝达药业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药品有6个,但广为人知的、能创造大收益的仅凯美纳一个品种。

       图片来源:Insight数据库

       可见如今的成绩,埃克替尼功不可没,试想一下当初贝达如果放弃研发或者将技术转让该有多可惜。

       打组合拳争夺市场

       进医保、出海、找新适应症

       由于疗效好、安全性以及比起相似的进口药物售价更为亲民,埃克替尼上市后销量一路看涨。

       但随着竞品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专利到期,市面上的仿制药竞争手现已多达 70 家,同时,越来越多的全球巨头在用新的产品来抢占市场,对于贝达来说,未来国内非小细胞肺癌竞争将更加剧烈,主动求变或能脱颖而出。

       图片来源:Insight数据库

       进入医保,「以价换量」便是贝达守住市场的选择之一,凯美纳在降价54%后实现市场放量。但这场销量和价格的拉锯战也同样让靠着单品打天下的贝达陷入了窘境。从2017半年报来看,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具体来看,上半年实现营收4.98亿元,净利润1.37亿元,其中营收同比下降近4%,净利润降幅达到35%。

       鉴于上半年属于缓冲期,销售额下降当属正常情况,在第二季度凯美纳的销量同比增长55.86%,销售额出现回升。就目前的上市产品总体情况来财产,如果凯美纳销量保持目前的增速,2017年总收入可突破12亿元。